2025/02/04

流感餘生錄

2025/2/3 一早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點開FB、第一則訊息是大S離世的消息

到了晚上,原本在FB上起稿一半,心裡一念想查日誌是否還存在,結果花了一兩個小時確認以前難得花了文學心思寫的日誌都不見了且目前還不知如何找回,看來目前還是只有Google可靠些...

以下是昨日寫稿的內容:

小時候鮮少感冒,記憶中最難過去的感冒有三次:

1. 1993年春天,估計是在懷寧街吃餃子時,老闆在身後打了一個很響的哈啾而感染到的,最後導致在班上留校溫習的同學一一倒下。非常時刻、多次問診無效後,甚至跑到板橋一間曾於幼兒時期治癒過我的名醫那兒,所幸成功康復了。望著仍受困於感冒中的同窗們,我很愧疚;不過因此之後,元氣大傷,開始容易感冒或得流感~

2. 2009年年底不知怎麼得到流感,症狀是一直咳嗽 (今年才知道這叫支氣管炎),到代銷商客戶那提案,還在狹小的會議室裡忍不住咳了幾聲,嚇得客戶副總有所警覺。過幾天在接待中心見到他,他已戴起口罩,露出病容😅 作為乙方員工的我既愧疚又心驚...

3. 就是去年底估計是在通勤火車上感染的,直到今天仍未康復,所幸已打流感。

ps. 我姪女幾前天也在日本(東京、箱根)得到流感了,發燒、流鼻水、咳嗽🤧

2024/01/25

人才就業網站

全球化之後造就了世界人才大流動。

70後的中年人已不少是在海外工作的,在當前不少先進國家人口負成長現況下,新世代社會新鮮人甚至不需要留學,即擁有大量且更多產業的海外工作機會。

台灣就業網站

除了大家熟悉的

  • 104
  • 1111
  • Yes123
  • 518

這十幾年也陸續新冒出新創如Meet.jobs、Yourator、CakeResume等。

  • Yourator 
  • Job Menta 隸屬於Yourator旗下,提供海外工作機會,以日本為主。
  • CakeResume 一開始是以設計師為主要目標族群,現在則有更多其他領域。

 不少海外網站也推出台灣版

美國

  • Monster Jobs 又改名成 foundit Job。從台灣google search或若是直接打www.monster.com,會連結到以前香港的網頁,估計是沒這業務了,所以會出現安全問題頁面,所以若要看海外機會,要從career.monster.com進入。
  • Indeed 多是科技類
  • LinkedIn 
  • Flex Jobs 直接連到海外工作機會

 

中國大陸

  • 51Jobs
  • 智聯招聘


 

2024/01/17

關於文化的精緻與粗鄙

 

馬東的視角打開這個原以為是無解的爭論

 

因為底色悲涼,所以至少新鮮的邊界會讓你有一些幸福感,多巴胺會往上一點。

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5ze3nu

2023/06/20

同事關係

別和比你弱很多的人共事,否則長時間事倍功半,用長期職涯發展來看,不啻於大幅減薪或拖延漲薪的機遇。

可以管理比你弱的人,鍛鍊管理能力,直到強到可以管理一群優秀的屬下。


2017/06/18

遺憾的事

昨天才開始追片2013年的快樂男聲,看到歐豪的表演,當下就會愛上這個小夥子

除了他得天獨厚的天賦和後天的極其努力,讓我為其魅力心醉神迷的還有個自私的理由,就是對自己少時熱舞的模糊印象,曾經從舞廳中鏡子看過自己跳舞的樣子,在舞廳雷射燈光下不可思議的好看,但大部分時候,是看不到自己跳舞的模樣。隨著年紀增長,想起16歲起到26歲這一段身體最強舞蹈素質的黃金十年,只能跳給旁人,看不到自己,覺得挺遺憾的。

2007年紐約看到許多跳得比我好的一群人,但幸好有幾次遇到很強的老師帶我跳Salsa,自己雙腿還能很機靈地跟上,想必當時應該跳得也很好,可惜自己是看不到的。

我不行

如果有一點才華,可能就是痛苦的開始,自鳴得意了一陣子,進入同才群的競爭場域後,卻往往往發現自己仍不夠好。接著一生就開始面臨「自信心」的受挫與撫平交錯過程。

會發此言,是剛看了2017年快樂男聲選秀中一名選手的表現:


其實他唱得很好,音質中有種「純真」所帶出的感染力。

從小,我自己也常對自己說「我不行」。直到人生進入下半場,才開始感悟「努力」的必要性,開始用「努力」填補心中擺在那許久的空虛。

當集李健說的好:「唯一的捷徑,就是自己的努力。」不要再想自己的先天的才賦如何不夠、後天的栽培如何不夠,唯有努力過並表現出來,才是「才華」存在的意義,決定自己社會上所立的高度位置。

2017/06/05

美國政黨政策演變:共和黨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又常被簡稱為GOP(Grand Old Party)。目前為美國執政黨(第45任總統川普領導),並擁有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

1854年創黨以來,由共和黨首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至今,30任美國總統有19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立時的早期,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勢力,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和「國家團結」之上。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也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持「保守財政政策」)的右派政黨。

共和黨的黨人可推至19世紀早期的國家共和黨,而後國家共和黨人多轉投輝格黨,1854年,共和黨創立,是由一群前輝格黨黨員、北方民主黨人、以及奴隸解放運動者所組成的聯盟,他們反對奴隸制度的擴張,並主張應該將美國現代化。這個新政黨的創立動機便是為了對抗當時的奴隸主勢力—亦即當時那些試圖控制聯邦政府並擴張奴隸制度的南方富有階級。政黨的創始人挑選了「共和黨」這一名稱,以反映1776年美國立國的共和主義價值,強調公民良心和反抗貴族政治及腐敗。新成立的共和黨主張現代化高等教育、銀行業務、鐵路、產業、以及都市,並承諾給予農民自由務農的權利。他們主張自由的僱傭制度優於強迫的奴隸制度,並且也是美國真正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自由土壤、自由勞動、自由人」的原則。共和黨為了保護美國剛興起的工業,反對自由貿易,要求對歐洲進口的的工業產品課高關稅,與共和黨今日的立場完全相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B1%E5%92%8C%E9%BB%A8_(%E7%BE%8E%E5%9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