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魚是什麼魚呢?在大陸百度搜索後看到這段介紹:斑魚是大陸南方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魚種,主要品種有烏鱧、斑鱧及其雜交種,斑魚是它們三者的俗稱。斑魚骨刺少,可食率達60%以上,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經濟魚種,尤其是在兩廣和港澳地區,斑魚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體虛者的滋補珍品。雖然魚肉片能涮鍋吃,還能生吃,但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最好還是熟食。因為斑魚生長在淡水中,而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因此生吃斑魚感染寄生蟲病的風險還是很高的。雖然做成魚片後,薄如蟬翼色味誘人,但是淡水魚的出身決定並不適合生吃。有些人認為,蘸上辣根和辣椒能殺滅細菌。但只能殺滅一定的細菌,有些寄生蟲存活能力很強,不經高溫蒸煮是無法徹底殺死的。
晚餐時段與朋友聚餐,當然點了一壺梅酒,才對氣氛。
也點上了薄荷葉沙拉,這裏沒有雲南米線,但有雲南式的涼粉。
這道麗江手工涼皮從洗麵到澄清完全手工製作,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物,搭配一大匙手工自製辣椒油,涼皮Q彈滑嫩,麵筋Q香,老闆娘一天需耗時4小時才能完成,因此每日是限量提供!
火鍋首先以熬製的魚湯鍋底及丸料上桌,店家稱在未放任何添加調味的條件下,讓白湯鍋底更鮮更天然更清澈,
接著主秀班魚登場,將斑魚薄片入滾沸的湯鍋輕涮。
店家稱雲之南整隻活斑魚是採用活魚,每隻都需耗時 30分鐘才能出盤,用餐尖峰時間更是需要耗時 60分鐘,所以若要品嘗整隻活斑魚,需提前預定。 肉類涮完,就是蔬食菇類下鍋時機。
最後則是斑魚稀飯鍋,表面一層斑魚薄片。
吸收斑魚和菇類鮮味後的稀飯,此時總該讓客人有飽足感了。
總結這次用餐經驗,事後對食物的印象模糊,但老闆夫婦對推廣精緻雲南火鍋的用心的確值得記上一筆。過去對雲南美食的印象總在街頭,這次經驗讓我瞭解到台灣灣飲業的競爭激烈及多元混和性,這就是台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