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時代雜誌報導,美國最大的中餐連鎖店「華館」(P.F. Chang's China Bistro)正在向墨西哥擴展,它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使墨西哥人喜歡中餐。 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這家市值12億元的公司經營得很成功,它使美國人願意付出高價,享用符合美國人胃口的中餐。但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加上投資者要求增加營收,該公司實施一項擴張計畫,在一些新興國家推銷它的中餐。它計畫十年內在墨西哥開設30家分店,在中東開設34家,還考慮到亞洲國家開店。 墨西哥的第一家華館10月21日在墨西哥市金融區的一家新商場開張。這家別致的餐館與美國的華館分店一樣,有大型中國壁畫、兵馬俑、富有情調的燈光和長長的酒水單。這種格調在墨西哥很異類,因為當地原來的中餐館檔次較低。 美國Ruth's Chris Steak House餐館的老闆佛萊明(Paul Fleming),1993年在華人顧問菲利浦.蔣(Philip Chiang)幫助下,在亞利桑納州史考茲谷開設第一家華館。這家「大眾化中餐」連鎖店很快成為美國人喜歡用餐和舉行生日宴會的去處。但它的顧客幾乎沒有亞洲人或華人,因為它針對的顧客是美國人。 華館菜單上的中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見所未見,例如澆起司的「四川雞薄餅」、「炸大蝦」、「長城巧克力」。該公司表示,聘請的廚師所擁有的中餐經驗越少,就越好培訓。廚師的中餐經驗越多,就越難改變原來的烹飪習慣。 華館的美國化中餐、高檔的格調和優越的位置,對美國人和投資者頗有吸引力。自1998年上市以來,該公司在美國39個州開了194家分店。但經濟衰退使民眾選擇便宜的餐食或在家裡烹飪,導致該公司的擴展步伐放緩。其股票去年11月跌至八年最低的15元(現為31元),今年前三季營收比去年下降2%。現在該公司向墨西哥發展是一大冒險,其結果將決定該公司能否向世界各地不斷擴張。 【2009/10/28 世界日報】 |
2009/10/29
美最大中餐連鎖店華館 進軍墨西哥
2009/10/28
2009/10/22
20世紀著名攝影大師Sam Haskins 推出新書:Fashion Etcetera
Sam Haskins生於1926年,擅長人物攝影,早在Photoshop尚未使用前的年代開始製作多重影像作品、攝影插圖及出版以攝影為題的書籍,憑藉新穎創意蜚聲國際。
【TEXT/Melina Chen】
知名攝影師Sam Haskins宣佈出版二十年來第一本書:Fashion Etcetera,收錄了Haskins五十年來以創意成就的攝影佳作。新書共有兩個版本:Fashion Etcetera: Standard Edition及首度與時裝設計師攜手合作的Fashion Etcetera: Tommy Hilfiger Special Edition。
Sam Haskins生於1926年,擅長人物攝影,早在Photoshop尚未使用前的年代開始製作多重影像作品、攝影插圖及出版以攝影為題的書籍,憑藉新穎創意蜚聲國際。Fashion Etcetera是Haskins出版的第七本書,以不同主題呈獻Haskins的珍藏相片,展現其多元化風格和熱情豪邁的精神。新書精選了Haskins以開創及帶領潮流的角度創作的攝影作品,並記錄了Haskins多年來的人物攝影和圖像思維進化,以及如何憑藉對原創影像的堅持在Photoshop電腦軟體尚未面世的年代突破技術界限。
Fashion Etcetera彙集了一批經由數位技術修復的黑白和彩色相片,全部是Haskins於60年代初期及往後拍攝的佳作。Haskins在書本設計領域的成就絕不下於攝影方面,Fashion Etcetera版面設計特別採用雙對頁,讓Haskins充分展示精妙的視覺思維,同時結合來自不同年代及主題的影像,營造令人驚艷而且扣人心弦的吸引力。Fashion Etcetera共有七個章節:六十年代黑白照、兩個城市義大利Bologna及西班牙Barcelona、月曆照、時裝照、多元影像、舞蹈及「蘋果與夏娃」,另有作者介紹這七個章節的概言、Sam Haskins簡介及難得一見的輕鬆工作照。Haskins說:「對我來說,視覺體驗從不是獨立、個別的場面。每個工作天結束後,我的腦海裡會有許多影像游走並融匯結合。採用蒙太奇手法配合雙對頁版面,可以把所有影像元素整理成一本完整的結合。」
Fashion Etcetera:Special Edition將於Sam Haskins在9月17日至10月26日,於紐約市MILK Gallery舉行的六星期展覽期間推出,新書除了在展覽場地有售之外,並會在Tommy Hilfiger全球專門店獨家發售,包括剛開幕的第五大道旗艦店(售價100美元)。
【完整內容請見《DFUN 設計風尚誌》2009. SUMMER. No.31】
【TEXT/Melina Chen】
知名攝影師Sam Haskins宣佈出版二十年來第一本書:Fashion Etcetera,收錄了Haskins五十年來以創意成就的攝影佳作。新書共有兩個版本:Fashion Etcetera: Standard Edition及首度與時裝設計師攜手合作的Fashion Etcetera: Tommy Hilfiger Special Edition。
Sam Haskins生於1926年,擅長人物攝影,早在Photoshop尚未使用前的年代開始製作多重影像作品、攝影插圖及出版以攝影為題的書籍,憑藉新穎創意蜚聲國際。Fashion Etcetera是Haskins出版的第七本書,以不同主題呈獻Haskins的珍藏相片,展現其多元化風格和熱情豪邁的精神。新書精選了Haskins以開創及帶領潮流的角度創作的攝影作品,並記錄了Haskins多年來的人物攝影和圖像思維進化,以及如何憑藉對原創影像的堅持在Photoshop電腦軟體尚未面世的年代突破技術界限。
Fashion Etcetera彙集了一批經由數位技術修復的黑白和彩色相片,全部是Haskins於60年代初期及往後拍攝的佳作。Haskins在書本設計領域的成就絕不下於攝影方面,Fashion Etcetera版面設計特別採用雙對頁,讓Haskins充分展示精妙的視覺思維,同時結合來自不同年代及主題的影像,營造令人驚艷而且扣人心弦的吸引力。Fashion Etcetera共有七個章節:六十年代黑白照、兩個城市義大利Bologna及西班牙Barcelona、月曆照、時裝照、多元影像、舞蹈及「蘋果與夏娃」,另有作者介紹這七個章節的概言、Sam Haskins簡介及難得一見的輕鬆工作照。Haskins說:「對我來說,視覺體驗從不是獨立、個別的場面。每個工作天結束後,我的腦海裡會有許多影像游走並融匯結合。採用蒙太奇手法配合雙對頁版面,可以把所有影像元素整理成一本完整的結合。」
Fashion Etcetera:Special Edition將於Sam Haskins在9月17日至10月26日,於紐約市MILK Gallery舉行的六星期展覽期間推出,新書除了在展覽場地有售之外,並會在Tommy Hilfiger全球專門店獨家發售,包括剛開幕的第五大道旗艦店(售價100美元)。
【完整內容請見《DFUN 設計風尚誌》2009. SUMMER. No.31】
2009/10/21
FT精選摘要/立頓好紅 中國茶好悶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9.10.15 03:31 am
中國大陸以茶的故鄉自豪,最近還奪回失去百年的世界最大茶葉生產與消費國的歷史榮銜,但眼看著聯合利華公司的立頓在中國的市占遠高於中國同業,卻使本土茶友感到沮喪。作者指出市場零碎是個重要的因素。全文詳見10月15日經濟日報A8版「FT精選」《立頓好紅 中國茶好悶》。
經濟日報與英國金融時報合作,獨家推出FT精選的專欄評論與分析,每周三、四、五見報,只在經濟日報紙本刊載。
【2009/10/15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以茶的故鄉自豪,最近還奪回失去百年的世界最大茶葉生產與消費國的歷史榮銜,但眼看著聯合利華公司的立頓在中國的市占遠高於中國同業,卻使本土茶友感到沮喪。作者指出市場零碎是個重要的因素。全文詳見10月15日經濟日報A8版「FT精選」《立頓好紅 中國茶好悶》。
經濟日報與英國金融時報合作,獨家推出FT精選的專欄評論與分析,每周三、四、五見報,只在經濟日報紙本刊載。
【2009/10/15 經濟日報】
2009/10/08
包子進入美家庭 報紙專文介紹做麵團
中式食物進入歐美社會不稀奇,但當包子成為美國人早餐選項時,那就稀奇了。「洛杉磯時報」今天就以兩大版專文介紹包子,以及中式麵團作法,讓美國人也能在家做包子。
洛杉磯時報美食版今天刊載由美食家安德瑞亞.阮(Andrea Nguyen)撰寫的文章指出,不少美國家庭已經習慣在週末上午,前往華人聚集的地區,享用港式飲茶,作為另類早午餐的選項,「中餐已經走出唐人街,進入美國日常飲食文化」。
不僅如此,在包括好市多(Costco)在內的大型超市裡,都可以看到冷凍包子的蹤影。許多美國人會買回家微波之後,當作點心或正餐食用。
文章也特別說明包子與傳統西式食物作法的差異。文章指出,中式麵團與西式麵團作法類似,但烹煮方式則天差地別。有別於西式麵團直接放入烤箱裡烤,中式麵團在添加絞肉、蔬菜與醬料之後,是以蒸煮方式將包子蒸熟,也因為這道料理過程的差異,讓包子呈現膨鬆、彈性,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為了做出美味包子,作者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中式食譜,瞭解麵團的作法,但「雖然成分也不過就是水、麵粉、糖,然後發酵」,卻屢屢失敗。
在終於成功做出好吃的包子之後,作者將自己的成功經驗與讀者分享。她說,要做出好吃的中式包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快速的將這些食材混合,然後認真地揉,直到所有食材完全混合即可。而真正重要的,是讓麵團有時間發酵,並以蒸煮方式蒸熟包子,讓蒸氣能完全滲透,就能蒸出鬆軟的包子了。
【2009/10/08 中央社】
洛杉磯時報美食版今天刊載由美食家安德瑞亞.阮(Andrea Nguyen)撰寫的文章指出,不少美國家庭已經習慣在週末上午,前往華人聚集的地區,享用港式飲茶,作為另類早午餐的選項,「中餐已經走出唐人街,進入美國日常飲食文化」。
不僅如此,在包括好市多(Costco)在內的大型超市裡,都可以看到冷凍包子的蹤影。許多美國人會買回家微波之後,當作點心或正餐食用。
文章也特別說明包子與傳統西式食物作法的差異。文章指出,中式麵團與西式麵團作法類似,但烹煮方式則天差地別。有別於西式麵團直接放入烤箱裡烤,中式麵團在添加絞肉、蔬菜與醬料之後,是以蒸煮方式將包子蒸熟,也因為這道料理過程的差異,讓包子呈現膨鬆、彈性,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為了做出美味包子,作者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中式食譜,瞭解麵團的作法,但「雖然成分也不過就是水、麵粉、糖,然後發酵」,卻屢屢失敗。
在終於成功做出好吃的包子之後,作者將自己的成功經驗與讀者分享。她說,要做出好吃的中式包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快速的將這些食材混合,然後認真地揉,直到所有食材完全混合即可。而真正重要的,是讓麵團有時間發酵,並以蒸煮方式蒸熟包子,讓蒸氣能完全滲透,就能蒸出鬆軟的包子了。
【2009/10/08 中央社】
10大危險食物 萵苣、菠菜排頭
萵苣是很好的蔬菜,但若洗不清潔就生吃,很容易出問題,美國研究單位的調查就發現,萵苣和菠菜是出問題榜首。
美國食物營養團體「科學公益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六日公布研究報告,列出引發疾病的十大危險食物,其中綠色葉菜類位居榜首,包括萵苣和菠菜,其次為蛋類、鮪魚、蠔、馬鈴薯、乳酪、冰淇淋、番茄、芽甘藍和漿果類。
蔬菜、鮪魚和乳品生產加工業者立即發表聲明,駁斥這個報告。
科學公益中心的科學家根據1990年以來美國與這些食物有關的疾病疫情次數,來為這些食物的危險性評級。
該中心說,這些食物引發的疾病從輕微的肚痛到死亡不等。對綠色葉菜來說,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原因多出於未適當清洗。
該中心說,過去廿年綠色葉菜在美國引起三百六十三次疫情,造成一萬三千多人求醫;這十大危險食物總共造成超過一千五百次疫情,使近五萬人生病求醫。該中心說,許多人生病未接受治療或提出報告,因此真正的病例總數可能更多。
這項報告指出,沙門氏菌是蛋類、乳酪和番茄引起疾病的元凶,主要由於蛋類未煮熟、乳酪未適當加工;要從生番茄除去沙門氏菌也很困難。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也與馬鈴薯有關,主要是出現在如馬鈴薯沙拉等冷食中。
另外,未冷藏的新鮮鮪魚很快就會變壞,釋放出有害毒素,罐頭鮪魚也不保險。未適當清洗的蠔則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危險。細菌也可在冰淇淋中生存,主要是來自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雞蛋。
美國相關業者都發表聲明,指致力遵行法規維護食物安全,不應用這種報告嚇阻消費者吃這些健康食物。
醫師:問題在食用方式 不在食物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些食物之所以被列為危險食物均與食用方式有關,並非食物本身不健康;國外習慣吃生菜拉沙,葉菜類從栽種、運送到食用易細菌汙染,國人習慣熟食,只要熟沸,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的細菌。
喜歡吃生菜沙拉的人,要注意清洗過程用臭氧、清水、消毒,將殘留的農藥或細菌洗清乾淨,林杰樑看過有人生菜沒清洗乾淨,上面還有蝸牛,還自解是「這證明是生機飲食」。
他警告,蝸牛身上可能有廣東住血線蟲,一旦感染就可能寄生腦部,國內已發現過病例。
其他在排行榜的食物則常見大腸桿菌易致急性尿毒症;沙門氏菌汙染者可能對於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族群易引起敗血症,死亡率將近二分之一;生雞蛋製成的點心製作過程要格外小心,冰淇淋汙染也是相同道理。
林杰樑建議,喜歡吃魚的人最好選用小型魚,體型太大的遠洋魚經實驗較容易有戴奧辛汙染,對孕婦不宜。
【2009/10/08 聯合報】
美國食物營養團體「科學公益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六日公布研究報告,列出引發疾病的十大危險食物,其中綠色葉菜類位居榜首,包括萵苣和菠菜,其次為蛋類、鮪魚、蠔、馬鈴薯、乳酪、冰淇淋、番茄、芽甘藍和漿果類。
蔬菜、鮪魚和乳品生產加工業者立即發表聲明,駁斥這個報告。
科學公益中心的科學家根據1990年以來美國與這些食物有關的疾病疫情次數,來為這些食物的危險性評級。
該中心說,這些食物引發的疾病從輕微的肚痛到死亡不等。對綠色葉菜來說,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原因多出於未適當清洗。
該中心說,過去廿年綠色葉菜在美國引起三百六十三次疫情,造成一萬三千多人求醫;這十大危險食物總共造成超過一千五百次疫情,使近五萬人生病求醫。該中心說,許多人生病未接受治療或提出報告,因此真正的病例總數可能更多。
這項報告指出,沙門氏菌是蛋類、乳酪和番茄引起疾病的元凶,主要由於蛋類未煮熟、乳酪未適當加工;要從生番茄除去沙門氏菌也很困難。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也與馬鈴薯有關,主要是出現在如馬鈴薯沙拉等冷食中。
另外,未冷藏的新鮮鮪魚很快就會變壞,釋放出有害毒素,罐頭鮪魚也不保險。未適當清洗的蠔則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危險。細菌也可在冰淇淋中生存,主要是來自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雞蛋。
美國相關業者都發表聲明,指致力遵行法規維護食物安全,不應用這種報告嚇阻消費者吃這些健康食物。
醫師:問題在食用方式 不在食物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些食物之所以被列為危險食物均與食用方式有關,並非食物本身不健康;國外習慣吃生菜拉沙,葉菜類從栽種、運送到食用易細菌汙染,國人習慣熟食,只要熟沸,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的細菌。
喜歡吃生菜沙拉的人,要注意清洗過程用臭氧、清水、消毒,將殘留的農藥或細菌洗清乾淨,林杰樑看過有人生菜沒清洗乾淨,上面還有蝸牛,還自解是「這證明是生機飲食」。
他警告,蝸牛身上可能有廣東住血線蟲,一旦感染就可能寄生腦部,國內已發現過病例。
其他在排行榜的食物則常見大腸桿菌易致急性尿毒症;沙門氏菌汙染者可能對於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族群易引起敗血症,死亡率將近二分之一;生雞蛋製成的點心製作過程要格外小心,冰淇淋汙染也是相同道理。
林杰樑建議,喜歡吃魚的人最好選用小型魚,體型太大的遠洋魚經實驗較容易有戴奧辛汙染,對孕婦不宜。
【2009/10/08 聯合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