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7

法麵包金牌王 砲轟吃雞腿大學

2011/10/27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天宣導技職教育,邀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研究所武子靖現身說法,他以「蜂巢麵包」獲得第三屆法國世界麵包大賽甜麵包特別金牌獎。 記者黃義書/攝影

教育部昨天舉行技職宣導,獲邀擔任代言人的麵包金牌獎得主武子靖為高教和技職資源分配差太多抱不平。他指出,不少技職學生為出國比賽自掏腰包買材料,站在廚房練十二小時,獲頂大補助學校的學生上課卻吃雞腿、睡覺,校長要學生不要亂停腳踏車,「對此感到心痛。」

武子靖是今年第三屆法國世界麵包大賽甜麵包特別金牌獎得主,去年跟學弟合開烘焙坊,已有三家店,也是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徒弟。

武子靖就讀台南長榮中學,高一接觸到烘焙,對烘焙有興趣,考了三張證照,高三鎖定目標,以學測申請到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父母都支持,除了開麵包店,現在也在高餐大讀研究所。

不少人會問普通教育還是技職教育好?武子靖說:「只要選了路,努力過就是好的。」他指出,教育部要宣導技職教育很好,但高教和技職體系資源差很多,「讓人心痛、不平。」

武子靖說,技職學生出國比賽是為國爭光,雖然學校補助機票,學生要自己花錢買材料,「對家境較差的學生,負擔不小,且要常常站在廚房練十二小時,非常辛苦。」

他表示,反觀有頂大計畫補助的大學(台大),有學生上課吃雞腿、睡覺,校長在開學時要新生不要亂停腳踏車,技職和高教經費差很多。

高雄第一科大校長陳振遠說,同樣是國立大學,技職和高教資源差很多,該校學生平均一年拿到的教育資源約十六點四萬元,台大學生有四十萬元。

全教會政策研究員黃耀南指出,技職教育和普通教育學生所獲資源相差很多,已經很久了,整體來看,約六比十,普通教育學生有十元,技職學生只有六元,近年好一點,提升到七比十;技職學生需要實習及實作,成本更高,獲得資源卻更少,「差距懸殊、很可憐。」

※延伸閱讀》

.台大醫學生不敬業 洪蘭痛批
.上課啃雞腿 台大醫學系仍通過評鑑

上課啃雞腿 台大醫學系仍通過評鑑
2010/06/30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去年10月參與評鑑台大醫學院,痛批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睡覺及啃雞腿,引發各方討論,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最近公布評鑑結果,台大、陽明及成大等醫學系都通過,至於中山醫大、慈濟及輔大「有條件通過」。


台大醫學系雖被評通過,評鑑報告仍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應評估是否提高甄選入學學生比率,及「醫學與人文」、「醫療與社會」上課方式及效果需評估。有關「醫療與社會」課程,報告也談到有學生上課吃東西及睡覺,老師卻視若無睹,跟洪蘭之前的意見差不多。

醫評會強調,台大評鑑報告中,訪視成員包括洪蘭,但決議不納入她的意見,但如有其他訪視成員有相同意見,會寫進去,「用另一種方式呈現」。

評鑑報告指出,「醫療與社會」開始上課時只有50%的學生坐好,隨後又有學生陸續走進來,不但干擾教師上課,也影響其他同學。

此外,有學生坐在教室後面吃東西,有人一上課即睡覺,部分學生上課時打手機簡訊或打開筆記型電腦觀看與上課不相關影片,但教師對這些現象視若無睹,未做任何處理;有學生上課認真報告,也有人未能充分討論,也應檢討改善。

醫評會公布11所醫學系98年度評鑑結果,台大、陽明、成大、北醫、高醫、中國、長庚及國防醫學系都通過,中山、慈濟及輔大則都是有條件通過。

醫評會指出,醫學院評鑑是評鑑醫學系,除新的馬偕沒有評,去年其他11所都受評,結果分成通過、有條件通過、待觀察及不通過。

通過系所是因達到辦學目標,且能跟世界接軌,其他評鑑目標包括注意醫療倫理、選擇學生方式等,有條件通過表示成果差強人意。

醫評會說,待觀察原因包括財務有問題及師資不足及品質待加強等,慈濟之前連續兩年都是待觀察,今年進步到有條件通過,訪視委員建議該校要加強延聘師資,其他有條件通過的學校,也是師資等要改進。

※延伸閱讀》

.台大醫學生不敬業 洪蘭痛批
.洪蘭批醫學生/尸位素餐? 醫學生:以偏概全


台大醫學生不敬業 洪蘭痛批
2009/11/09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當全世界的大學都在搶人才時,台灣最拔尖的大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進教室還在吃泡麵、啃雞腿、打開電腦看連續劇、或趴在桌上睡覺…,這些畫面讓醫學院評鑑委員、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實在看不下去,發表文章痛指台大醫學院上課不認真的學生「尸位素餐」,下一代到國外當「台傭」的擔憂,將不會是杞人憂天。

不警覺國際競爭激烈 上課睡覺的一堆「陣亡」

2009年醫評會 (TMAC)醫學院評鑑10月上旬展開,19至22日訪視台大醫學院,擔任評鑑委員的洪蘭親眼看到學生上課百態後,在最新一期天下雜誌發表「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一文,直指學生應「敬業」、好好學習,因為父母出錢讀書、國家出錢蓋了教室、買了儀器栽培,就要好好學習,「這不是八股」。「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想讀的人呢?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

洪蘭說,看到香港城市大學來台灣招募好學生並提供10萬港幣的獎學金,真是心裡一驚,「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以前是香港學生來台灣讀書,現在是我們去香港讀書了。

洪蘭憂心,當國外大學派出「學探」到全球網羅人才,國際競爭如此激烈,我們的大學生卻沒有感受到這股壓力。

她文章中描繪台大醫學系學生的上課百態包括:「已經打鐘了,學生才姍姍來遲,進來後,有人吃泡麵、有人啃雞腿、有人打開電腦看連續劇、有人趴在桌上睡大覺。打手機、傳簡訊的就更不用說了…」她看不下去,起身離開,後來好奇再回去看,發現不但原先睡的沒醒來,而且「陣亡」更多。

不尊重同學的上課權 遲到了還大剌剌進出

洪蘭看到遲到的同學不是悄悄在後面找位子坐,而是「大剌剌」叫坐在外面的同學起來讓他進去,「絲毫不尊重同學的上課權」。

她今天告訴本報記者,她也是台大畢業的,了解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有固定座位,但她認為到音樂廳、戲劇院看表演,觀眾也有固定位子,但表演一開始就不准進場,因為怕侵害到觀眾和表演者的權益。她認為,知識殿堂更不該如此隨便,遲到了還自由進出,「好像菜市場」,既不尊重老師,也不尊重其他同學的受教權,更是不尊重自己學生應有的本分。

不僅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不敬業,洪蘭文章中,更指醫生也一樣不敬業,早上8時開晨會,評鑑委員卻發現「醫生們不但遲到,連白袍都沒穿,當然也還沒去巡病房,紀律的鬆散令人咋舌」。

她強調,敬業是最基本的做事態度和操守,不敬業的人,能力再好也不會成功,醫生不敬業,還會害死人。

洪蘭文章只提到最近去一所「台灣最頂尖的醫學院」做評鑑,今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證實,文中指的是台大醫學系,她寫了文章後就關掉手機,也不收email,並做好「不要去台大看病了」的心理準備,更自我解嘲說,「以後要做好保健,不要生病」。

她沈痛的說,台大是她的母校,但她堅持「知識分子要說真話」,看到不對的事不說出來,就變成「共犯」。

學生上課吃東西、打瞌睡,難道教授都不管?洪蘭指出,這是「制度」的問題,大學教師的升等評鑑,有一部分是讓學生來打分數,造成年輕老師不敢得罪學生。

最令她憂心的是,政府花五年五百億拚卓越大學,台大不能只拚世界百大,學生品德卻沒教好,這樣的教育「走偏了」、「很危險」。



洪蘭批醫學生/尸位素餐? 醫學生:以偏概全
2009/11/10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洪蘭發表文章直指台大醫學生上課不敬業,浪費自己的生命,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這些言論讓台大醫學生很憤怒,甚至投書本報,回應教授不該「以偏概全」。


台大醫學系學會會長鄭喬峯說,針對洪蘭教授的批評,醫學生虛心接受,但有些言論過度「誇大」,讓學生忿忿難平,認為已傷害到學生。他們要平反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如此,不該把看到的個案,全部聚集寫在一起,塑造醫學生「負面表象」。


鄭喬峯指出,洪蘭教授當天訪視的課程是醫學系大二通識必修課「醫療與社會」,每周都是不同老師上課,當天由台大社會系教授上課,因為教室地點在台大醫院旁,學弟妹必須從校本部公館搭校車抵達,又剛好該堂課是下午一時,同學可能都是買了午餐後進教室。


台大醫學系副會長劉子弘補充,學弟妹說當天教授上課前半段看影片,才導致有學生一邊上課一邊吃午餐,洪蘭教授此篇文章登出來後,系辦還轉寄給一至七年級所有醫學生,要大家檢討上課情形,但不少同學看了都很生氣,覺得被「消費」了。


高雄醫大學生柳林瑋則說,除了學生自我檢討外,全台大學的通識課程有多少是「營養學分」,不該全把台灣學生貼上「不爭氣」的標籤,卻不正視改善教育制度的問題,這樣不夠客觀。


有學生在批踢踢透露,在此課堂後,有同學問出很有深度的問題,連老師都讚嘆,「這一幕,委員您看到了嗎?」

【2009/11/10 聯合報】

全球男女失衡 恐助長「光棍社會」出現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 2011.10.27 03:44 am

 
專家警告,全球人口估計將在本月底達到70億,男女比例失調恐助長「光棍國」出現,婚姻不易、人蛇集團和婚姻移民等問題也將一一浮現。

法新社報導,法國人口學家季爾墨托警告,印度與中國大陸許多父母為篩選性別而墮胎,造成人口男性化,後果堪憂。許多人口學家相信,未來50年成年女性比例減少的衝擊,將如氣候變遷一樣深遠。

自然情況下,男女嬰出生時的比例應是104至106比100,但印度和越南的男女嬰比例為112比100,中國大陸則是120比100,有些地區甚至高達130。

印度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曾撰文探討此問題,那篇文章的標題如今已家喻戶曉:「1億以上女性人間蒸發」。人口學家表示,由於重男輕女傳統及產前性別篩選科技的盛行,目前消失的女性應該已超過1.6億人。

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的一項研究顯示,印度每年墮掉50萬名女嬰,儘管為選擇性別而墮胎是違法之舉,但當局坦承難以執法。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董事穆特雷加說:「以前村民要到城裡照超音波,現在為迎合想生男嬰的人,超音波師會下鄉問診。」

季爾墨托指出,就算印度和中國大陸的出生性別比在10年內回復正常,兩國的男性未來數十年仍面臨婚姻不易問題。他說:「晚婚及婚姻失衡導致光棍遽增,這對那些視成家為天經地義的國家來說,將是非常重大的改變。」

有人預測,一妻多夫及色情旅遊將大增,還有人預測,在那些男多於女的社會中,將常見性掠奪、性暴力及衝突。

「科學」雜誌特派員馬拉‧哈維坦多出書表示,光棍社會通常不穩定,暴力事件頻傳。聯合國也警告,女性稀有與色情人口販運及婚姻移民增加,密切相關。

【2011/10/27 聯合報】

從賣糧到賣畫

2011/10/26 
【新華社】
吉林省東豐縣農民趙廣賢剛幫家裏收完玉米,便忙起了自己的副業——農民畫。這種東北黑土地裏「種」出來的鄉村藝術,正幫助當地越來越多農民找到致富新路。


趙廣賢今年50歲,是東豐縣南屯基鎮紅榔頭村農民,家裏種10多畝玉米。幹起農活來,她一點不含糊,插秧、打藥、收莊稼,樣樣都行,骨子裏透著東北農村婦女「風風火火」的性格。然而,拿起畫筆,她卻像變了一個人,安靜而細膩。


趙廣賢粗糙的手握著畫筆,在紙上認真描繪,不一會兒,一幅農民畫便展現雛形。「我畫的是秋收的場景。」在趙廣賢的畫裏,金燦燦的田地與五彩的叢山相映成趣,猶如童話世界。


東豐農民畫是土生土長的鄉村藝術,根植於東北古老的剪紙、彩棚畫藝術。上世紀70年代,由於宣傳畫盛行一時,東豐縣一些愛好繪畫的農民便在閒暇時間進行創作,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這些農民畫具有濃郁的關東風情,被譽為「關東藝術奇葩」,東豐也因此得到「中國農民畫之鄉」的美譽。


隨著農民畫的聲名遠播,更多農民加入其中。如今,農忙時扛鋤種地,農閒時提筆寫意,已成為東豐縣農民的生活寫照。截至目前,當地農民繪畫創作隊伍累計達到5000餘人,其中骨幹畫家近400人,知名畫家40餘人。


趙廣賢就是在同村農民畫家李俊敏的帶動下,加入農民畫創作隊伍的。「開始跟人家學畫畫是圖個消遣,現在畫畫已成為生活不能少的一部分。」她說。


趙廣賢介紹,一幅16開紙大小的農民畫,除去前期構思時間,四五天便能畫完。這樣一幅畫,一般能賣幾百元,好的作品甚至能賣上千元,收入十分可觀。「農閒時動動筆頭,就能賺上1萬多元。」


如今,在紅榔頭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農閒時搞農民畫創作。一些農民還通過畫畫發家致富,轉行當起專業畫家。


劉振啟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是地道農民,如今已是當地知名畫家。「畫畫讓我進了城,買了樓,開上車,現在我還辦了自己的農民畫工作室。」他說。


劉振啟和家人現在都從事農民畫創作,每年人均收入達3萬元。「我們的畫不愁賣,好多外地畫商都來買。今年,我們還接到了新加坡畫商的訂單。」


為何農民畫如此受歡迎?劉振啟認為,農民畫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源於農民真切的生活。「我們畫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生活,畫裏面有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趙廣賢則認為,農民畫這門農民原創藝術能得到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


東豐縣從2004年開始將農民畫作為當地重點文化產業加以扶持,連續出臺《農民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農民畫人才獎勵辦法》等措施,並對投資農民畫產業給予政策支持。


為了讓農民畫「後有人」,東豐縣先後成立了東豐農民畫院、東豐縣農民畫骨幹作者創作培訓基地,並在全縣中小學校開設農民畫課程。


在農民畫家「最薄弱」的銷售環節,東豐縣採取「畫家抱團闖市場」的方式,創立農民畫品牌,註冊「鹿苑」農民畫商標,實行政府管理、私營運行、市場整體運作的模式,幫助東豐農民畫打開銷路。


此外,政府還為農民畫家牽線搭橋,推薦他們參加展覽,開辦畫展,增加名氣。截至目前,東豐農民畫已有270餘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120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450餘件作品被世界多國知名美術館收藏。


不久前,東豐縣投資5000多萬元創辦的東豐·中國農民畫館正式開館,展出了1500多幅當地農民原創作品,趙廣賢和劉振啟的得意之作也在其中。指著墻上的作品,劉振啟說:「黑土地不僅能種出大豆苞米,還能‘種’出文化,這文化的果實不僅惠及咱家,還將惠及萬家。」


【2011-10-26 新華社】

網購時代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模式

2011/10/26 
【新華社】

9000多元的惠普電腦、5000多元的iPhone4、4000多元的洋酒……擁有這些價格昂貴的物品,對於一個80後年輕人來說也許已經不足為奇。然而,所有的東西都通過網上購買,實在令人驚訝。


24歲的重慶小夥杜沛,自從開始網購便一發不可收拾。從生活日用品到價值昂貴的禮品,幾乎全部從網上購買。


如今,和杜沛一樣迷戀網絡購物的人不在少數。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崛起,網購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中國人熱衷的全新消費方式。


據統計,2010年中國網絡零售總額達5131億元,較2007年翻了七番。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零售商圈,淘寶網註冊用戶已達6億,日交易量1000萬筆。


小到圖書、服裝、電影票,大到傢具、建材、電器,甚至旅遊、保險、教育培訓等,網購無所不包,便宜、快捷、足不出戶、可貨比三家的優勢,受到大批年輕消費者的認可。


早在1999年,中國網際網路先行者就開始建立B2C網站,但屈指可數的網際網路用戶、不健全的物流配送體系、中國人傳統的購物習慣,讓網購發展舉步維艱。


2003年的「非典」開闢了中國人網絡購物的新紀元。面對非典襲擊,人們只能選擇通過網絡線上購買生活必需品,並自此開始享受「網上訂貨、送貨上門」的便利。


一時間,淘寶網、京東商城、噹噹網等各類網購網站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網購各項配套體系也逐漸完善。如今,「宅」在家裏買商品儼然成為人們生活中日益普遍的現代購物方式。


「不愛出門,一些小東西能在網上購買的,都懶得去超市了。」在河北一家媒體工作的張俏稱網購讓她越來越懶。


市場需求的龐大,令網購模式不斷多元。不同於以往的B2B、B2C、C2C電子商務模式,一種嶄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團購B2T也於2009年在中國興起。


網絡團購最早起源於美國2008年成立的Groupon(高朋)團購網,這家公司成立不到2年,市場估值已達13億美元,被《紐約時報》稱為美國史上最瘋狂的網際網路公司。


而在中國,短短兩年多時間裏,迅速涌現了拉手網、團愛網、G團網、團報網、糯米糰等5000多家團購網站。


據統計,2011年中國網絡團購用戶數量佔中國網民的比重達26%,團購用戶總體規模達1.3億,2010年中國網絡團購市場交易規模達14.5億元。


不過,網際網路的虛擬性,使網絡產品品質、售後服務、支付的安全性都難以保證,網購也存在風險。


結婚前,張俏在網上購買鏡框,一打開包裝鏡框竟成了兩半,由於當時用木頭釘著包裝,不方便當場驗貨,賣主不承認,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團購市場也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團購商品品質集體縮水;商家以抬高原價,烘托低價實惠吸引消費者;以額外條件限制捆綁消費者。不僅如此,低價團購常有地域限制,電影票則需要提前兌換……與日俱增的團購陷阱,讓消費者日漸理性和謹慎。


近日,全國範圍內有1027家團購網站關閉退出,拉手網、窩窩網、嘀咕網……這些曾經享譽盛名的團購網站,在經歷一度繁榮之後紛紛走下神壇。


與此同時,淘寶商城持續燃燒的戰火,讓一起普通的企業糾紛演變為備受關注的網絡事件。網購亂象與消費者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正在崛起的龐大網絡消費市場需求無疑是導致網購平臺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


儘管如此,網絡帶來的便利依然遠遠超過其背後潛藏的問題。這種便利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模式,也改變著一些傳統觀念。


手機銀行、宅配付款、網上匯款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興起,讓曾經保守的中國人更多地「提前消費」。


美國一家商品導引公司的創始人奧魯爾克認為,網絡市場信息的透明度某種程度上也保證了商品的安全性。這也許能讓中國人購買到更多環保、綠色、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改變人們的消費品質。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說,新技術帶來理念的革新,網絡的四通八達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行為;而不斷完善的消費理念,也將推動著網絡新一輪的變革,以順應消費者的需求,為生活帶來多元的色彩。


【2011-10-26 新華社】

劉克襄:等待誠品的香港

【聯合報╱劉克襄】 2011.10.27 02:13 am

 
明年三月,誠品要到香港銅鑼灣開店。不少香港人引頸企盼著,尤其是知識分子圈持續在談論。一家書店進駐城市竟成為話題,而且是文化大事,意義頗深長。

前些時,我在東海岸,花蓮人對這家書店的入駐也很期待。花蓮人覺得誠品若出現在東部,意味著高水平文化的灌注,有種非凡的格調,讓他們跟台北站在同一線上。惟花蓮人也有點哀怨,迄今無法忍受,台東這麼小,前些年竟提早開鋪了。

香港人的心境卻是另一種,誠品代表的品牌,彷彿是洗盡風華,回歸樸實的象徵。當地文化人咸認,此書店的到來,對香港一味屈從商業利益思考,追金拜財的風氣,應該會有醍醐灌頂之效。

誠品的重要,從香港人晚近來台旅行,常列為必遊景點即可看出。他們走逛信義店,不一定是要買書。平常不習慣紙本消費的,也要去沾染點氣息。走進誠品,觀賞別人專注地看書、買書,彷彿是美好的情境。或者在附近喝咖啡,都能浸濡於典雅的書香氛圍。甚至於,莫名地參加一場書店裡的新書發表會,都有種參加嘉年華會的興奮。但通常他們還真的會買一大堆書回去,一來書價比香港便宜,二則內容真的多元。

看來,誠品書店早就不只是文化資源,更是台灣的風景。

香港並不乏書店,也有規模尚可的連鎖企業,諸如三聯、商務,為何對誠品如此獨鍾呢?說穿了,那是當地長期缺乏讀書文化下,想要期待有更多藝文元素注入的心聲。甚而是對幾十年香港重商走向的省思。

從香港己身的角度,或許這也是好時機。香港年輕一代逐漸展現不一樣的在地意識,比過去的世代更追求土地認同,不再以大陸的國家意識馬首是瞻,更非忙著跟緊國際趨勢潮流。他們也急迫需要在地文化的紮實建構,誠品帶來的內涵,或許會提供這類養分。

香港人也很好奇,我這樣來自台灣的作家看法如何。我警告他們,因應台灣的市場,誠品已在改變,九○年代的理念跟現在不同了。再者,銅鑼灣店面何其貴,誠品到那兒設場,絕對是項重大挑戰。說不定經營一段時日,反而入境隨俗,去異求同。

但他們報以微笑,認為能來就是好事。他們相信誠品的眼光,就算相似的文化商品,誠品展現的格局一定有種濃郁的書卷味道,那是香港目前沒有的。或許是這種情境吧,想邀請誠品到來的企業廠商,降低了許多行規,租地便宜、約期拉長等等,迎接麥當勞的寬鬆條件似乎都出現了。但他們的讓步其實也是在投資,還是希望透過誠品帶來文化商機,順便帶動周遭的繁榮。

誠品有那麼好嗎?有位知名的台灣銀行家最近到香港投資,接受訪問時語重心長地說,「到了香港,才知道台灣離世界有多遠。」但從文化角度,香港人若到台北,走進誠品書店,恐怕會有另類驚覺,「到了台北,才知道香港離文化有多遠。」

每次搭乘地鐵,放眼望去,幾無人看書的香港,確實需要刺激。誠品的外銷提醒我們,台灣有一種文化能量,可以輸出,可以轉化為經濟。那是香港,或者整個華文世界少有的優勢。但誠品不是台灣唯一質地優美的產業,我們還有許多這類豐厚多樣的文化資源,只是還未善用,或者尚不知如何包裝,透過更好的整合,逐一推銷出去。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1/10/27 聯合報】

2011/10/26

103歲老人 微博徵慶生妙點子

【世界日報╱北京25日電】 2011.10.25 02:58 pm

 
「10月9日是我103歲生日,希望大家多給建議。」西安百歲老人徐益卿24日發布他第205條微博,透過網路向他的粉絲徵求慶生「好點子」。該老人曾於2009年被評為「中國長壽明星人物」,一生創業四次,100歲高齡時還親自經營一家農莊。


中新社報導,從16日開通到現在,老人已發布205條微博,關注他的粉絲高達3736人。該微博網站顯示的實名認證資料是「陜西西安103歲老人,年紀最大微博用戶」。


據報導,儘管年事已高,徐益卿依然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上網聊天、視頻通話,還能熟練使用網路語言。開通微博的第二天,老人就開始「賣萌」:「很傷心,開通微博第二天,竟然沒什麼人關注我。」同時,他還很關注應采兒、王心凌等娛樂明星。


「現在的生活真精彩,真想再活100年。」徐益卿常在微博中不時曬自己的心情。幾天前,他在微博中貼出了兒子的書法照片,引來諸多粉絲熱議,爭相求字。網民「安格寶寶」在微博上留言希望得到一幅字,「我要的是『佳偶天成,百年好合』,跟老公的愛情長跑快要修成正果了,謝謝爺爺,愛爺爺哦!」


曬心情、送書法、求「點子」,徐益卿和網民們交流不斷,分享著來自虛擬世界的快樂。


據了解,在徐益卿開通微博之前,106歲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就已經開通他的認證微博,粉絲數以萬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微博在中國網民中的使用率從13.8%提升至40.2%。

【2011/10/25 世界日報】

江蘇如皋 世界長壽鄉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 2011.10.26 03:15 am

 
「十月金秋,丹桂飄香」,江蘇省如皋市人民大會堂昨天舉行一場別具意義的授牌儀式,繼二○○八年取得「中國長壽鄉」的封號後,再度拿下「世界長壽鄉」頭銜。

根據統計,如皋市總人口為一百四十一萬人,全市超過百歲人數達兩百六十五人,平均每一萬人裡就可以找到一點八九位人瑞,人數與比例都居大陸各市之首。此外,九十歲以上的人數大約九千人,八十歲以上的也超過五萬八千人。「如皋如歌,常來長壽」,成為當地流傳的一句話。

如皋在古代有「到水邊高地」之意,由於緊臨長江岸線四十八公里,明清時期就成為商業重鎮,有人甚至稱之「金如皋」,大陸改革開放後,當地發展相當迅速。

【2011/10/2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