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水裡來、火裡去 父子搶救孫立人老照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 2011.11.17 02:44 am
孫立人將軍對幼年兵關懷備至,經常會拍拍幼年兵的胸膛鼓勵他們,當年羅超群拍下的照片,如今成了珍貴史料。
圖/羅廣仁提供
「一般人看故事書長大,我是看孫將軍的照片長大的!」羅廣仁的父親羅超群當年是孫立人的攝影官,從抗戰勝利一直到孫過世,羅超群拍了超過五千張照片,當年因孫立人事件,這些照片險被銷毀,所幸羅家父子接力搶救,將軍身影得以完整保存。

屏東縣文化處配合眷村文化節,昨天推出孫立人將軍幼年兵特展,羅家首次提供卅八張珍貴的老照片,羅廣仁說:「這是父親的最愛,更是歷史。」

圖為孫立人將軍的兒子羅廣洪與羅廣仁,昨天出席特展。
記者翁禎霞/攝影
一九四七年,孫立人奉派到台灣練新軍,他把在戰亂時顛沛流離、孤苦無依的幼娃組織成幼年兵,在南部幾個基地培訓;孫立人和部下因此好幾年住在屏東市區的官舍,羅家也追隨將軍住在附近。

羅超群原是廣州大光報的攝影記者,後來投軍成為攝影官,跟著將軍上山下海。

羅廣仁說,孫立人將軍九十大壽,到一九九○年過世葬禮,近七旬的老父親一樣帶著相機前往,一直記錄到最後。

「每一張底片都有一個故事,孫立人的照片足足有三個皮箱那麼多」,羅廣仁記得,父親會把所有的底片分類,並逐一以文字記錄。當年孫立人事件爆發後,當局曾要求銷毀所有有關孫立人的資料,他的父親冒險以「狸貓換太子」方式,先繳出一些不相干的照片,也從火堆中搶回孫立人的照片。

他還記得有一回家裡鬧水災,父親要他抱著裝著老照片的大皮箱,站在桌子上等水退,還要他「不能放手」,現在回想起來,「這些老照片就是父親的命」。

在中央社工作的羅廣仁,近年著手整理老照片,並把早期的底片一一數位化。昨天他和哥哥羅廣洪回屏東,當年的幼年兵張安蘭與李亞旺已經七十五歲,重溫老照片憶起當年孫立人巡視時「會拍拍幼年軍的胸膛」,「如果動作做不好,將軍立刻下場示範」,如今歷史凍結在老照片中。

金字塔富豪 美國國會佔58人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2011.11.17 08:40 am

 
美國國會議員約有58人屬於1%金字塔頂端的富貴階層。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分析報導,由「回應政治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彙編的2010年公開財務資料顯示,大約11%國會議員擁有價值超過900萬美元以上的淨資產,足以使他們躋身1%極富階層之列。

「我們佔了99%」是「占領華爾街」運動與其他類似示威活動的集會口號,抗議財富集中於頂端1%的富人。

數據也指出,美國國會計有250名百萬富翁,平均淨資產89萬1506美元,幾乎是普通家庭的9倍。

研究中心的克魯荷茲(Sheila Krumholz)表示:「絕大多數國會議員過得很不錯,他們有財力能幫助自己度過持續惡化的經濟。」

眾議院中,有24位共和黨議員及10位民主黨議員居1%富人之列,而參議院中民主黨則以13人稍稍領先共和黨的11人。

國會議員僅公開概括的資產和債務,因此數據是估計自每人最低和最高可能的淨資產平均值。由於公開資料並未包括家產,他們實際財產通常更多。

彭博資訊專欄/技術官僚 才是歐洲救火隊

【經濟日報╱維斯庫西(Gregory Viscusi)】 2011.11.17 02:53 am

 

歐洲至今已有四個民選政府成了債務危機的犧牲品,而上周希臘和義大利政府倒台並非選民一手促成。

雅典和羅馬分別任命了新總理,志在推行不受歡迎的財政緊縮政策。這和過去50年間每當民主手段失效時,歐洲領導人起而掌控政策制定的做法雷同。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艾里克森(Fredrik Erixon)說:「如果選民有發言權,歐元區根本無法建立。這是精英政治的計畫,但並不意味是糟糕的政策。」

在前任總理遭政治盟友拋棄、導致國會無法通過歐元區其他成員國要求的法案後,希臘和義大利總統分別任命前央行官員帕帕德莫斯,以及曾任歐盟執委會委員的學者蒙提擔任總理。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14日在巴黎說:「他們上台並不只因為他們是技術官僚,也因為由無黨派人士來凝聚政治共識比較容易。畢竟不同黨派間存有強大敵意。」

過去推動27個成員國建立歐盟,以及現在拯救歐盟的行動,多半都得仰賴這群執政的精英。歐盟決策通常在各成員國間的部長級會議上制定,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執委員會也由各國政府任命。

歐盟是法國技術官僚莫內(Jean Monnet)的構想,最早在1951年把六個國家的煤炭和鋼鐵產業集合起來,進行統一管理。1957年,這六國簽署了羅馬協定(Treaty of Rome),將合作範疇拓展到其他經濟領域。

1952年歐洲議會雛形誕生時,該機構沒有立法權,其成員也並非由選舉產生,情況持續到1979年才改變。幾年後開始簽訂新條約,歐洲議會的決策影響力才越來越強。

1992年6月,愛爾蘭公投批准了創立歐洲共同貨幣的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同年9月,該條約在法國驚險過關。丹麥原先在1992年6月否決該條約,但隔年5月批准了修改版本,使其有權選擇放棄歐元。

《歐元:新全球貨幣之爭》(The Euro: The Battle for the New Global Currency)一書作者馬許(David Marsh )說:「貨幣聯盟由始至終就是個政治和商界領袖提出的構想,過程中並沒有與公眾進行過多的溝通交流。」

另一方面,擬議中的歐洲憲法2005年相繼在法國和荷蘭遭公投否決後,這項提案已被擱置。其替代方案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只在愛爾蘭進行過公投,2008年初次表決遭到封殺,直到隔年第二次公投才通過。

歐洲改革中心資深研究員懷特(Philip Whyte)指出,雖然希臘和義大利任命新總理,使其不必冒可能加重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提早舉行大選,但由非政治圈技術官僚組成的政府也難以彌補歐元的先天缺陷。更糟的是,他們還被迫推行財政緊縮政策,這可能進一步打壓兩國經濟,推高負債水準。

懷特說:「歐元有些嚴重的結構缺陷連技術官僚也束手無策。少了財政和政治同盟的貨幣聯盟,本質上就很不穩定。」

現在歐元區貨幣秩序只能靠歐洲央行(ECB)維持。一票以德國為首的國家拒絕考慮發行歐洲債券,理由是可能侵犯各國的主權。

最近數月歐洲央行收購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的數量很有限,也從未公開力挺這兩國的公債。ECB 9月曾致函給義大利政府,要求削減支出、加稅和革新勞動市場,作為收購義國公債的條件。

經過兩天協商,義國新總理蒙提16日成功組閣。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負責人克林布羅克霍夫說:「在議會民主政治中你不能靠外星人幫忙,(技術官僚)還是得取得多數支持才能推動政策。」

(作者Gregory Viscusi是彭博資訊專欄作者/編譯莊雅婷)

死後還有數位生活嗎?

‧BBC知識 2011/11/17 
 若你不想被標示,就得到每張照片逐一移除標示,並告訴朋友以後別再標示你。 


【作者/查馬瑞(JV Chamary);譯者/王怡文】

私生活
能否防止有我在內的照片出現在網路上?


臉書使用者都很熟悉在「個人檔案」頁面看到這樣的警告:有人在照片上標示了他們的名字。臉書的設定無法讓你自動避免被標示,因此若你不想被標示,就得到每張照片逐一移除標示,並告訴朋友以後別再標示你。

你到臉書這類網站註冊時就已接受網站的服務條款,讓他們有權發表你張貼上線的東西,而非由他人張貼的東西(未滿十八歲無法簽署這類條款)。要強迫網站真的去移除照片,照片裡的活動必須真的涉及隱私。「如果那是你做愛的照片,就真的是侵犯隱私以及不當使用你的隱私資訊。」維多利亞.麥克伊韋迪律師說,「你可以告那個網站和張貼者,要求賠償至照片移除日之前的所有損失。記住,你的權利只有在你能行使時才有用。」

「歐 洲 人 權 公 約」(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第八條規定了「尊重私人及家庭生活之權利」,內容包括性生活、宗教信仰及政治理念,加上敏感資料如健康與財務狀況等。麥克伊韋迪說:「這在法律上是備受爭議的領域,因為它是全新的。」她補充說,如果第八條嚴格執行,「很多報社明天可能都要關門了。」


我應該有多少朋友?

有些人在臉書上有數百位朋友,但《一個人需要多少朋友》(How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 )作者、演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表示,你只應該有大約一百五十位。

鄧巴所指的一百五十人,是熟悉到足以建立「互惠關係」的人,擁有長久交情的友誼。「你凌晨三點身在香港機場的酒吧,也不會覺得去找他們會不好意思,因為他們知道你在他們社交圈裡的地位。你可以閒聊且不必自我介紹。」

為什麼是一百五十?鄧巴說:「這要回溯到靈長類在社交演化上的限制條件,亦即限制當時群體大小的因素。」鄧巴比較靈長類各族群,發現自然社交群體的大小和大腦新皮質區域大小有關,將此發現用外插法套到人類時,就會算出一百五十人。鄧巴檢查實際的關係,例如人們寄耶誕卡的名單,也發現了同樣的數字。

鄧巴說,我們無法應付超過一百五十個好友,因為大腦必須記住每段關係的細節,而腦力有限。除非時時保持聯絡,經常強化這些神經及社交的連結,否則這些連結就會弱化。鄧巴說:「最後你們就會分道揚鑣。」


死後還有數位生活嗎?

從相片到電子郵件,我們儲存在線上的個人資料越來越多。萬一你死了,這一切會怎樣?「很難搞清楚,」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網際網路法律教授莉莉安.艾德華茲(Lilian Edwards)說:「要看你和社交網站或電子郵件網站簽的合約內容。」關於使用者去世後如何處理他們的資料,不同服務的合約條款各有不同,並沒有統一作法,因此不妨預作準備。

臉書可能是對此最敏感的網站。持有死亡證明的親人可以填寫一份表單,內含處理該失效帳號的選項,包括「刪除」在內。有些親友將逝世者的個人檔案設為「紀念」,臉書會移除聯絡資訊和最新動態,只讓在世的朋友找到紀念頁面和張貼留言。

雅虎(Yahoo!)認為,即使人過世了,線上活動也是個人機密,因此不讓他人讀取死者的私人資訊,因為死者或許想保密。二○○五年,一位美國海軍軍人的家屬還得將雅虎告上法院,才能讀取他的電子郵件(到最後,他們把死者的訊息複製到光碟,但並未提供密碼)。

對於eBay賣家之類做線上交易的人,密碼之類的身後數位資產特別重要,因為合夥人可能因為無法存取虛擬銀行內的錢,導致無法完成交易,而傷害到公司的商譽。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三期(2011年1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1/11/16

Lomography X TEDxTaipei 旅程的力量 攝影比賽

比賽時間: 2011 年 11 月 15 日 ~ 2011 年 12 月 7 日
• 每人最多參賽作品:10 張
• 相機種類: 底片相機
• 照片大小:長或寬需大於 1024 px
• 基本資料必須完整(相機、底片種類、地點等 3 個 tag)
• 參加方法:上傳相片到你的相簿中,在比賽下方選擇要參加的照片,點下「將相片加進比賽」即可參賽。
上傳作品,務必標籤以下 tag :
.未知 Unknown
.生命 Life
.勇氣 Courage
.圓滿 Fullness
.堅持 Perseverance
.愛 Love
.失去 Loss
.好奇 Curiosity
.開始 Start
.放下 Let go
.其他 Others

http://www.lomography.tw/magazine/competitions/2011/11/15/lomography-x-tedtaipei-tw

2011/11/15

沒鑲金包銀 一張照片賣1.3億元!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2011.11.14 05:32 pm
《萊茵河 II》(Rhein II)
擷取自佳士得網站

德國藝術家安德列亞.格斯基(Andreas Gursky)1999年拍攝的照片《萊茵河 II》(Rhein II),8日以超過430萬美金(約合台幣1.3億元)的天價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賣出,打破紀錄成為史上最貴照片!

安德列亞.格斯基構思1年半才拍下的這張照片,在拍賣會前預估將以250萬至300萬美金賣出,最後竟飆出4,338,500美金天價,打破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作品《無題》(Untitled)在今年5月創下的3,890,500美金紀錄,再創照片價格新高。

安德列亞.格斯基1955年在德國出生,父親及祖父都是攝影師,作品巨幅且細節豐富,純熟的攝影技巧及獨樹一格的構圖,讓他名利雙收。

※延伸閱讀》
‧佳士得/ANDREAS GURSKY (B. 1955) Rhein II
‧佳士得/Cindy Sherman (B. 1954) Untitled

33%民眾分手 簡訊、電郵、臉書代勞

【Upaper╱中央社】 2011.11.15 03:08 am

 
在這個速食愛情的年代,墜入情網相當容易,而分手也不難。美國最新調查指出,有33%的民眾分手是透過文字簡訊、電子郵件和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

科技網站CNET指出,市調網站Lab 42調查550名超過18歲的社群媒體使用者,發現除了33%的人用過這些方法分手之外,40%的受訪者如果要分手,也會選擇這3 種方式。

當被問到分手多久後會更改臉書的感情狀態,有52%的人選擇一分手就馬上改狀態。相反地,只有38%的受訪民眾會在有新戀情後立刻更改感情狀態。這也顯示,在處理像是感情這種私事,社群網站仍是相當熱門,雖然這種趨勢似乎較為負面。

不過,臉書也可以用來作為情感上的聯繫。調查顯示,有64%的受訪者願意在另一半的塗鴉牆,或是曾在上面寫下甜蜜留言。

調查也指出,當問受訪者遇到心儀對象會有什麼舉動,57%的受訪民眾選擇把對方加成臉書好友,另有29%的人會先在社群網站上研究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