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8

2011全球女性進展報告



‧NEWSWEEK 2011/09/21 
 NEWSWEEK的評比揭露了哪些地方的女性是贏家,哪些地方的女性進展比較緩慢。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邁入二十一世紀才短短十年,女性在各個領域的進步已經可以清楚看到(也值得慶賀)。巴西新總理由蒂瑪.羅塞夫(Dynamite Dilma) 當選、泰國的新總理英拉(Yingluck)、巴基斯坦的Hina Rabbani、哥斯大黎加的Laura Chinchilla、喀麥隆的Kah Walla,最高政治職位都是由女性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職位也是由女性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女性;北京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矽谷的科技創新者、迦納的司法先鋒,在這些領域,女性都擺脫了過去的印記。


但是先別急著鼓掌。在沙烏地阿拉伯,女性不准開車;在巴基斯坦,每年有上千名女性以名譽為名遭到殺害;在索馬利亞,九成五的女性得接受生殖器割禮;在已開發國家,女性的薪水與政治權力落於男性之後;美國女性的貧窮比例去年上升到一成四五,是十七年來最高。


為了衡量女性的進展,Newsweek 評比了一百六十五個國家,檢視五個影響女性生活最大的領域:法律待遇,勞動參與,政治權力,受教育及取得醫療照顧的容易程度。我們參考了聯合國和世界經濟論壇等等的資料,也諮詢專家學者,總共根據二十八個項目來評比。


分數最高的,往往都是西方國家,當地法律明文禁止性別歧視,憲法也保障兩性平權,但還是有些令人驚訝之處,有些排名高的國家卻在政治代表性和職場影響力方面得分相對低。加拿大整體排名第三,但在權力方面卻只排名二十六,落於古巴和蒲隆地之後。難道這就意味著,一國的領袖若由女性擔任,整體來看該國女性的生活就會比較好嗎?也不盡然。「要把女性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加以量化是很難的,因為現在有夠多女性參政的國家還很少,無法看出差異」,Anne-Marie Goetz說,她是聯合國婦女組織的和平與安全顧問。




【本文譯自《NEWSWEEK》SPE26/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