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 2011/11/21
在哥倫布頗為精緻的建築中,有一座建築最負有國際的盛名,是規模很小的構造物。那就是范求利所設計的消防站。我決心要去哥倫布,多少是受這座建築的吸引。區區一個消防站有什麼吸引力呢?
【前言】
本書作者漢寶德以個人多年經驗及閱歷,將認為值得介紹給廣大讀者的建築物,用一種導覽的口氣,陳示在大家面前,讓讀者們可以多認識些建築,進而欣賞建築的美。
顛覆現代主義美學–范求利:哥倫布小鎮上的消防站
四十年前,在我初回臺灣任教的時候,由於尚未決定是否長期在臺定居,所以每年暑假都要到美國一趟,以保留在美居留權。當年飛機票相當於大半年的薪水,每次去美一定要安排些參觀,才覺不虛此行,因此使我有機會走訪美國各地,親身體驗一些著名的建築作品。
有一年,我們決定去美國中部拜訪在普渡大學教書的長輩,徐賢修教授。當時我們去拜訪他,主要因為在離普渡大學不遠處,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鎮,名為哥倫布,是建築界頗負盛名的地方。想藉拜訪他的機會,彎過去看看。
這個被稱為哥倫布(Columbus, Indiana)的小鎮為什麼有名呢?因為在一九六○年代出了一位有魄力有見識的市長,在快速發展的時期,邀請當時最有名的建築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建築物,沒有幾年,就把這個偏遠的小鎮變成了一座建築博物館。這些建築師也都能發揮所長,儘量的表演,不負所託。
最近幾年在中國大陸,自北京的「長城下的公社」開始,也在推動名家建築展之類的活動,以發展觀光,其實是有所本的。哥倫布是早年成功利用建築的例子。
非理性的造型理論
在哥倫布頗為精緻的建築中,有一座建築最負有國際的盛名,是規模很小的構造物。那就是范求利(Robert Charles Venturi, Jr.,1925-)所設計的消防站。我決心要去哥倫布,多少是受這座建築的吸引。區區一個消防站有什麼吸引力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自一九六0年代開始,建築界面臨思想的大地震,那就是「現代」建築受到批判,所謂「後現代」觀念的出現。我隱隱覺得這是受到一些共產思想的影響。談理論,大家不會有興趣,我只能簡單的說,帶點學院味道的,重理性、講品味的現代建築,被認為沒有考慮普羅大眾的需要。大眾所喜歡的,社會所需要的被忽視了,因此產生了學院與人民間的鴻溝。同時,現代建築師只向前看,沒有顧及到人民與日常生活環境間的感情。這時候,范求利高舉反叛的大旗,提出非理性的造型理論,主張外觀的矛盾與含混,一時譁然。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就是這個消防站。
在帶領各位欣賞這個作品前,我要先說明現代建築思想的重要原則中幾個很簡單的鐵律。現代思想中最重要的建築觀,是形式與功能應相契合,就是室內的用途與外觀互相說明。其次是形式與結構要互相應合,也就是外觀是結構力學邏輯的產物。所以最高的成就是形式、功能、結構完全契合所得到的美感。做不到,至少要符合兩個原則之一。這也是現代建築的兩大體系的分野:前者是功能主義、後者是結構主義。
可是在現實世界上,一般人何嘗去理會功能是否與外形配合?何嘗懂得結構學?在他們看來,好用與好看是兩件不同的事。一個合用的房屋未必好看,為了好看,可以加以化妝。如同一個善良的女孩子,生下來不漂亮,難道不能用人工妝點嗎?要脂粉何用?至於結構,原是在裡面的骨架,除非安全有了問題,何必理會它?在一般人看來,建築用什麼材料,什麼結構,與外形何干?美觀與否是個皮囊,套在骨架上就是了!所以現代建築痛恨的假古典或巴洛克建築,在大眾眼中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歡迎還來不及呢!這就是今天還流行巴洛克的原因。
說到這裡,讓我們看看這座消防站吧!
建築背面的設計
消防站背面之圖
這是一個只有兩部救火車的停車庫,其他都是附屬設備。小鎮地廣人稀,停車庫是個兩面開口的棚子,救火車繞到後面開進車庫,有火警時就直接自前面開到馬路上,不必倒車。除了車棚外,就是救火員們住宿的房間,是向後面開窗,他們自己的車子也停在後面。面向大街的是辦公室與休閒室;沒有火警時,他們要長期等待吧!這是一個功能極簡單又平凡的建築物,然而做為一個經典建築,值得重視之處在哪裡呢?要怎麼欣賞它呢?世界上被眾人欣賞的東西都是精彩與亮麗的。平凡的事物遍地皆是,大多不為人所注意。而平凡的美並沒有刺激感官,使我們眼睛亮起來的力量,只有直接與相關的人在生活中感受到它的溫馨。如同一個相貌平常的人,只有與他常接觸的人,才能體會到他的溫柔可人的一面。范求利主張平凡,主張感性,他所設計的建築給我們的困難是,我們都不是使用這些建築的人,無法自日常中感受到它的美。它要怎樣吸引我們呢?
范求利雖然放棄了建築的原則,卻不能放棄表面設計的原則。他必須承認,他的表面設計也不一定是民眾所理解或接受的。所以我還是要代他向讀者解釋,以便肯定這個作品的價值。
消防站自前面看與自後面看完全不同,好像是兩棟房子,他有意的強調表面性,放棄學院派的建築造型原則。先看後面:它是高車棚與低宿舍的拼湊體,遠處是圓形的瞭望塔,組成一個平凡但和諧的畫面。外觀很低調,因為建築是用紅磚砌成的。這裡有什麼特別呢?是沒有結構的感覺,很像老百姓的紙版屋。後面共有四個開口,一個是車棚進口,三個是較小的窗子。如果是紅磚砌成,為何砌成這些開口呢?尤其是那個跨距很大的車庫開口!
建築師通常不會用紅磚砌過大的開口,因為磚塊只有用圓拱才能做大型門窗。開口小些可以砌平拱。所謂平拱是指在窗框上用磚直起來砌,同樣使用向左右擠壓的力量支撐起來,不會壓彎細小的窗框。在這裡,范求利有意的用磚做外裝,卻不用拱,讓我們感覺磚塊是沒有重量的。這裡如果是真的磚結構,車庫頂可能會垮下來了。因此我們判斷建築看上去磚砌,實際上磚只是外裝而已!因為在外觀上這裡的磚似乎完全沒有重量!
現代主義的建築師在使用紅磚外裝時,為了使過大的開口看上去穩固,在開口處使用混凝土過樑,承載開口上面的紅磚。外觀因此有很清楚的結構承重感。可是這種交代得一清二楚的感覺正是范求利所不要的,他就是要我們產生含混不清的感覺。因為在他看來,生命隨遇而安,這個世界原本就是沒有邏輯的。理性的美感並不存在。
建築的正面就是招牌
消防站正面之圖
了解其後面的外觀設計原則,再回到它著名的正面,就容易理解了。消防站是公共建築,需要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正面。因此不能完全依照功能做為外觀。前面是車庫、瞭望塔、辦公室等的拼合體。塔在正面發生了標誌性的作用,上面寫著消防站的字樣。可是車庫高,辦公室低,缺乏平衡感。為了使正面顯得大氣些,范求利毫不猶豫的做假,把左邊的辦公室外牆提高到與車庫的屋頂同高。自正面看,以為建築的屋頂是平直的,中央突出一個高塔,傲然的俯視著安靜的小鎮。然而你看到的不是建築的原貌,而是一個大招牌。范求利認為,建築的正面就是招牌。
為了強調這一點,范求利要與傳統的現代建築劃分界線,他做了一件一般建築師不會做的事:那就是在紅磚牆上塗上白色的油漆。建築師強調真實,招牌是志在引人注意,不是要證明什麼真實。在美國城市的老開發區,大多是磚砌的建築,由於年歲久了,磚常有風化的現象,民眾毫不猶豫的用油漆來保護磚面。在一些磚牆上,他們為了做廣告,先漆上白色做底是常見的現象。因此紅磚上漆白色為底是美國常民文化現象。這正是范求利所鼓吹的。
他要證明常民文化可以用在高級藝術上,只在正面上白漆,而且保留了兩側的紅磚,以便使觀眾辨認這原是一面紅磚牆。這個面是白漆、開口、紅磚的組合,白漆是統合一切的要素。他沒有把國旗放在塔頂,而是另立旗竿,以顯示這個正面的獨立性。
自右側面看,這建築確有怪怪的感覺。正面招牌的意味更為明顯。可是你一旦接受了「正面原是一個招牌」的觀念,就覺得這是一個頗能引人入勝的設計。正面上的這些要素,包括一個車庫開口,一個進入高塔的門,一只水平長窗,一個大型的方窗,毫無秩序的排列著。這樣的亂,象徵著生命的現實。建築師會設法把它排列得整齊些。可是「後現代」的觀念不是這樣,要在紊亂與繁複中尋找美感。他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白漆把它們統一起來,成為一個嶄新的形式。他成功了。
消防站側面
問題是:范求利在紊亂之美的成功是不是溢出或推翻傳統美感的法則呢?他並沒有。他成功的利用紊亂中有統一的原則來說服我們,這是另一條尋求美感的途徑,而且因此為一九七0年代以來的建築美學開闢了新的領域。
(本文轉載自漢寶德新書《人與空間的對話:漢寶德看建築》,由博雅書屋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