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 2011.11.16 02:54 am
聯合利華旗下立頓茶包在大陸被檢出稀土超標,成為不合格產品,並隱瞞該事件長達三個月之久,期間沒有具體說明及公告回收動作,引發大陸媒體不滿。
證券日報報導,大陸國家質監局8日發布一份對食品、日用品等37類產品品質抽查結果,聯合利華旗下品牌立頓鐵觀音因稀土超標認定不合格產品,而質監局早在8月5日就通知聯合利華,顯示該公司隱瞞事件達三個月。
隨後,聯合利華在媒體詢問下稱,不合格的產品只涉及一個批次並且已經全部回收,並強調稀土是屬於土壤中「基底的東西」,不是人為向茶葉中添加的。
聯合利華的立頓產品出現品質問題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對不同品牌的速溶茶做的測試分析發現,立頓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大超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立頓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約是中國標準的6.5倍。
當時測試結果一出,導致立頓紅茶立刻被下架,直到2006年,聯合利華送檢的四種立頓產品被檢驗合格後,這場「氟超標」事件才結束。
專家表示,稀土超標將對人體造成多種影響,包括肝腎功能衰竭、影響神經系統等。
業內人士表示,從公開的資料看,聯合利華的產品確實存在問題,接下來肯定會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全面檢查,並根據有關措施進行處罰。
中投顧問食品工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立頓於1992年進入中國,短短五年後其銷量就達到第一名,市場占有率也排名第一,立頓在該產業具有較強的品牌地位,這次事件將對聯合利華的品牌地位造成一定影響。
金融界首席分析師楊海表示,近期外資企業在大陸被查到不達標事件開始增多,聯合利華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消費者總是很相信國際大品牌的產品品質和安全性,其實現在來看,這些所謂跨國集團在他們本國嚴格的執行產品品質和安全標準,可是在中國卻搞雙重標準。
楊海認為,主要是在中國違法的成本太低,導致事件屢禁不止,因此其呼籲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尤其是對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並且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實行更加嚴格的檢測措施,防止中國消費者受到雙重標準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