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2

紐約:重返19世紀的摩登年代



‧DFUN設計風尚誌 2011/11/01 
 談及19 世紀藝術與工業間的巧妙關係反映了其社會現象,從裝置藝術的核心概念說起,其表現特徵在於顯現「時間」與「空間」的運用與結合,受工業革命影響因而大量使用「現成物」的裝置藝術,強調爆發力與創意的揮灑,並刻畫當代的意象。 


【撰文/Dinner Chih、Sophie】

19 世紀下的歐洲或美洲處於工業革命時期,工業與經濟上的迅速竄起,以飛快速度成長著,連帶的影響著當時的社會並延伸至民主主義,直到社會主義的思想,大環境的變遷造就許多藝術主義的誕生,例如: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或在時代的累積下因而誕生的裝置藝術(Installationart)。

談及19 世紀藝術與工業間的巧妙關係反映了其社會現象,從裝置藝術的核心概念說起,其表現特徵在於顯現「時間」與「空間」的運用與結合,受工業革命影響因而大量使用「現成物」的裝置藝術,強調爆發力與創意的揮灑,並刻畫當代的意象。然而以藝術品的角度來說,其壽命比以往藝術品來的短暫許多,而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裝置藝術強調當代社會下的性格,但大多的裝置藝術在展出結束後也將壽終正寢,成了時代的刻畫代名詞,迅速的竄起卻也容易消失跡,也因此顛覆了人們對藝術品的定義。

堪稱美國最老的博物館之一的布魯克林博物館裡的於2011 年9 月2 日—2012年4 月1 日期間展出以19 世紀至20 世紀初期為背景的展覽—「19th-CenturyModern」。共展出超過40 件來自美國與歐洲以裝置藝術為特徵的作品,漸進式展出著19 世紀當代藝術,從19 世紀初期設計導向較不成熟的現代主義開始,逐漸的展示至20 世紀初期的藝術風格,在此展覽能清楚看見作品所描繪下的現代工業的發展過程,無論從工業製造端或銷售端的角度下,所影響的藝術品其完整的展示過程之間的變化。

在此也能見裝置藝術後期下延伸的裝飾藝術(Art Deco),彰顯富麗堂皇的設計風格,運用貴金屬所製作的家具家飾,顯示了當時年代美國的拜物主義。而另一派的設計師和消費者,開始對簡單的幾何形狀或是有機的弧狀線條感興趣,撇除複雜的華麗加工,強調機能、概念,對比的藝術風格下,衝突且反映出整個藝術環境,可在美國設計師Frank Lloyd Wright、英國設計師Charles Rennie Macintosh 和澳洲設計師Josef Hoffmann 的家具、建築和其他設計品中看見端倪。

同期間自然主義仍持續描繪傳統設計裝飾方式,而19 世紀也正是抽象主義的萌芽期,當然也可見畢卡索和同屬於立體派畫家們的作品。如此複合式的年代,表現當時歐美之間源源不絕的創意與資源,及始終不滿足對藝術的渴望,是個既美好又混亂的年代。

【完整內容請見《DFUN 設計風尚誌》2011.No.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