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墨菲 2011/11/07
還有一個可以騙過你大腦,創造你對目標有更大達成決心的技巧,那就是限制可以和你目標競爭的替代選擇的數
量。
【前言】
當你在情感上與目標緊緊相繫,當你可以具體地看到並且感受到目標,當目標達成與你的生存息息相關,且當目標
挑戰你的極限時,你的大腦就會甦醒過來,神經也會因為這些興奮感而點亮起來。而這就是那些偉大成功者與一般
人不同的特質。他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日常習慣、智商,或是能在工作表上寫下多少數字,而是大腦的投入
程度。
祕訣六:限制你的選擇
還有一個可以騙過你大腦,創造你對目標有更大達成決心的技巧,那就是限制可以和你目標競爭的替代選擇的數量
。一般大家似乎都認為可以有愈多選擇愈好。但事實上是當我們有太多選擇的時候,會影響我們達成目標的能力。
當我們到餐廳吃飯時,我們會想要能夠根據自己當時的感覺來做出選擇,我們喜歡讓自己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
到了那個時刻,比方說要開始選擇甜點時,我們心理的選項變得太多,就會開始失去重點,並開始做出降低我們目
標的選擇。
由哥倫比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席娜‧艾文格(SheenaS. Iyengar)和馬克‧列普(Mark R. Lepper)所領導的研究
團隊,曾針對「有多少選擇算是太多?」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發現了驚人的結果。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在專門食
品雜貨店裡擺出了一系列的精緻美食果醬。在其中一個擺設當中,經過的顧客可以品嘗24種不同口味的果醬,而另
一個擺設則只能品嘗6種不同口味的果醬。
你是不是認為選擇愈多愈好?一開始顧客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有60%的顧客在有24種口味的果醬擺設前停下來
,而只有30%的顧客在6種口味的擺設前停下來。如果只是要人們停下腳步來看的話,有更多的選擇是好的。但是
,在所有停下來品嘗24種口味的果醬擺設的人當中,只有3%的人真的買了果醬。但當顧客們停留在有6種口味果醬
的展示前時,最後有30%的人都買了果醬。
艾文格還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了解人們對退休投資計畫的參與狀況。當然,一般公司會認為員工想要有很多選擇,
所以,當他們提供退休投資計畫的時候,他們給了員工很多不同的投資選擇。但就像針對果醬選擇的研究一樣,當
公司提供很多投資基金選擇的時候,員工參與退休計畫的比例就降低了。比方說,如果退休計畫中只提供兩種基金
供員工選擇,員工的參與率高達75%,但是當退休計畫提供多達59種基金供他們選擇的時候,員工參與的機率就降
到大約60%。事實上,該研究發現,公司每提供增加十種投資基金選擇時,員工的參與率就會降低2%。
另外,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亞馬遜購物網站(Amazon)會幫你做購物推薦?如果你在他們網站購買足夠多的東西,他
們會開始看你過往的購買經驗,並用那些資料來向你推薦,從統計分析結果上來推斷你可能也會喜歡的產品。當然
,亞馬遜想要能幫上你的忙。但是更重要的,他們是想限制你的選擇,用一種很友善、很有幫助的方式。
他們知道,如果你在網頁上看到太多的選擇,你可能最後什麼都不會買。但如果他們能把你的選擇控制在只有幾項
推薦,你就更可能會向他們購買。
我要特別提出在這些研究當中,人們一開始都說想要有更多的選擇,但當他們真的有更多的選擇時,他們反而對他
們的購買更不滿意,且更容易後悔。相反的,當人們的選擇較少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快樂,更不容易後悔,且在
我提到的第一個研究案例當中,人們會購買的可能性提高了十倍之多。
還記得我說過,我們的大腦總是不停在計算代價和好處嗎?當我們看到太多選擇時,我們的大腦會被疲勞轟炸,會
像廉價的電腦一樣當機。所以,當你遇到選擇很多的情況時,將你的選擇變少,然後再從中選擇。在我提到的研究
當中,最好的結果是人們真的購買了產品或選擇了退休計畫。而當我們談到目標時,最好的結果是你會堅持你的目
標,而不好的結果是,你做出的行為顯然與那些想要的結果不吻合。
所以,只要減少你的選擇,你就會有更高的機率堅持你的目標。在你出去吃飯前就先看過餐廳的菜單,你就不會在
看到選擇如此多的甜點餐盤時不知從何選起,到最後大口大口吃下巧克力蛋糕,然後在接下來幾個小時自責不已。
在你開始一天漫長的工作之前就先計畫好到健身房,才不會到後來偷懶不想去。不要為你的公司購買有300個不同
課程名稱的教育訓練計畫,之後就丟在那裡期待你的員工會自發學習,只要選擇較為有限,你想要每位員工都能完
成的特定課題。
由研究者丹‧艾爾利(Dan Ariely)——也是一本很棒的書《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的
作者,和克勞斯‧沃頓博屈(Klaus Wertenbroch)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分析人們是如何為選修課程設定他們的交
報告期限及其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那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高層管理教育的課程,換句話說,那不是一般大學
新鮮人的課程,而是很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花很多錢來學習更高層次思考的課程。在這個課程裡面,學生們會被要求
要寫三份報告。其中一組他們交報告的期限是平均分散的——在課程每進行到每三分之一,交一份報告。另外的組
則是自己設定他們交報告的期限。比方說,他們可以選擇在課程最後一天一起交三份報告。唯一的要求是,他們要
在一開始就決定要在什麼時候要交這三份報告。照理說,你會希望有愈多時間愈好,就是在最後一天再一起交三份
報告,因為你可能會在課程中學到更多東西,或是會在不同的報告中找到一些綜效等等。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如此
。
那些被分配到平均分散三次交報告時間的人們的成績,比那些自己選擇交報告期限的人成績表現要好,所以愈多選
擇愈好的說法不攻自破。但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可以選擇自己交報告的期限那組中,選擇了平均分散的人們(
跟沒有選擇的那一組的交報告時間一樣),得到的成績和那些沒有選擇的人不相上下,而比那些選擇全部都在最後
一天交的人好。所以,這個研究結果似乎告訴我們,當我們被剝奪一些選擇的時候,我們就會重新思考,並促使自
己產生急迫感而表現得更好。
(本文轉載馬克.墨菲新書《硬目標》,由天下雜誌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