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離開,更加凸顯問題的存在

‧當代藝術新聞 2011/12/20 
 11月22日,北京阿特塞帝畫廊發了一封郵件,內容不是很長;提到基於經營理念,將適時調整經營策略,11月30日起將暫時關閉北京空間,回到首爾的阿特塞帝畫廊繼續經營。 


【撰文/鄭乃銘】
11月22日,北京阿特塞帝畫廊發了一封郵件,內容不是很長;提到基於經營理念,將適時調整經營策略,11月30日起將暫時關閉北京空間,回到首爾的阿特塞帝畫廊繼續經營。儘管,這個消息來得並非突然,但心裡還是感到黯然。畢竟,選擇這樣的離開方式,都不會是眾人的預期。更尤其這家韓國來到北京的畫廊,這些年在北京藝術圈不僅深有作為,也相當有知名度,它的暫時關閉;相對也凸顯今年經濟不景氣對藝術產業存續著實是有撼動!

〈當代藝術新聞〉是中文媒體最早跨入東北亞、東南亞當代藝術環境報導的雜誌。2006年,我們開始見證多少外資畫廊紛紛來到中國尋夢,但卻也同時開始看見多少夢碎與黯淡。以中國當代為首的亞洲藝術生態,在一開始確實洋溢著生猛勁力,也正因為混亂的時代;正足以創造英雄、正可以給人昂首闊步的舞台,這股挾帶著中國迅猛龍般的政經勢力;快速蔓延,徹底改寫了整個國際當代藝術的歷史進程。

但,2007年下半年經濟出現黑洞,21世紀的第一波經濟危機威脅到所有地區,藝術產業也的確有了保守動作。只是,亞洲國家當中,日本與韓國經濟並沒有出現比較大的好轉跡象,相對始終停留在谷底。2011年第三季的經濟指數被看壞的同時,上海的畫廊圈早已經有了暫時休兵跡象出來。這毫不起眼的火苗,緩緩吹進了北京,尤其是外資畫廊更充分感受到這波經濟不景氣強烈冷氣團不容小覷。

其實,不少家在中國的外資畫廊都有共同看法,2011年的從歐洲債信、美國失業率節節升高,再到所有地區股市的疲軟,這固然是發生在今年度比較清晰的經濟衝擊,但從2007年下半段所開始的經濟困窘陰影始終未曾真正走遠,日本的經濟雖有好轉;卻因為種種天災衝擊,站起來,卻又屢屢被撞跌回到地面。

韓國則恢復得極端緩慢,連帶也影響到藝術產業的存續性,再加上韓元不斷貶值,彷若雪上加霜般帶給韓國畫廊更大的壓力。回顧一下韓國今年的大小型藝術博覽會,不難發現成績都不理想。甚至過去韓國畫廊以軍團般之姿參與中國、台灣的藝博會,在這一年也都相對縮手許多。

可見,2011年的經濟不景氣,只是加速亞洲各級藝術產業更為認識環境的艱困事實,骨子裡;這份內傷是其來有自。〈當代藝術新聞〉從上海到北京作的調查顯示,外資畫廊逐漸撤離中國市場,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出現端倪,今年則稍稍有了更清晰狀態。雖然,撤離的外資畫廊數量不能說龐大,但卻也足以提出來做個警訊:那就是作為任何一家所謂外資畫廊,在中國的藝術環境當中,到底能夠存在的基礎點是建立在哪裡?假設,不去談經濟大環境的客觀問題,純就外資畫廊本身的性格定位,中國這個藝術環境到底需要怎樣的一種外資畫廊呢?

中國的藝術環境體質甚為特殊。西方畫廊與拍賣市場多年所琢磨出來的經營體制,中國藝術市場根本不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製造出新鮮方法,不論是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品基金會?,這當中所存在的風險在於基礎認知;而並非是這樣的提案得不得宜。

基礎認知,也就在於對藝術品定調,到底是產品還是藝術呢?選項的不同,就會牽涉到經營眼光長遠與否問題。體制內的基礎倫理深度不夠扎實,也是普遍外資畫廊和本地有心經營的畫廊業者相同心聲。可見,中國的藝術市場樂於締造歷史新頁,卻也忽略掉腳步踏得深不深厚的基本問題。

2011年將過去。

外資畫廊也出現不同的中國藝術市場策略,是暫時的退幕、是選擇另外一個舞台繼續演出,都有不捨更有相對的深情。秋季藝術拍賣會的落槌聲,不絕於耳。拍場滿滿的人潮,個個都有一雙激情的紅眼。拍品的數字,不斷更新著。只是,激情過後終歸回到尋常日子。問題,依然沒有離開的打算?。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1年12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