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

日本庭園

‧新鮮日本 2011/11/30 
 伴隨和式設計風潮的高漲,日本庭園開始備受歡迎,最近它在海外的人氣也不可小覷。前不久辭世的蘋果電腦創始人賈伯斯就曾被日本庭園深深吸引。那麼,日本庭園的美和精神又是什麼呢? 


【文/小川雪】

照片提供/新鮮日本)




伴隨和式設計風潮的高漲,日本庭園開始備受歡迎,最近它在海外的人氣也不可小覷。前不久辭世的蘋果電腦創始人賈伯斯就曾被日本庭園深深吸引。那麼,日本庭園的美和精神又是什麼呢?

根據《賈伯斯傳》所述,賈伯斯被日本禪宗深深吸引並對日式庭園大加讚賞:「京都的很多庭園都非常棒!」對日式庭園的理解與蘋果產品簡約的設計風格都在他的內心融為一體。

「這十年來,資訊化、效率化的發展速度驚人,但海外對於日本庭園的關心程度反而越來越高」庭園設計者、僧侶枡野俊明這麼說。從19世紀80年代起,枡野俊明開始為歐美和亞洲各國設計「禪宗庭園」,現在在新加坡、印尼和中國等地,正在進行的建設計畫共有9項。

委託枡野俊明設計日式庭園的多是企業家等富裕階層,他們將庭園做為宅邸或公寓設計的一部分,甚至有人只是在雜誌上看到圖片就聯繫枡野,邀請他進行設計。枡野分析:「對於每天承受各種壓力的企業家來說,簡約的空間之美遠勝過浮華,更能讓他們獲得心靈的安逸。」

近年來,日本國內的藝術、設計愛好者的雜誌介紹裡日本庭園的記事越來越多,這也使其人氣日增。傳統的日式設計風格逐漸煥發出嶄新的生機。

實際上日本庭園分為很多種,比如說平安時代的庭園展現了貴族文化,禪宗寺庭園相當於武士和宮廷貴族等上流階級的文化沙龍,大名庭園則是江戶時代的文化產物。(註: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地區較大的領主的稱呼,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諸侯。由大名擁有或建造的庭園統稱為大名庭園。)依建造目的、庭園主人的情況以及時代和文化背景不同,庭園的規模、樣式也大不相同。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庭園學教授尼崎博正將庭園的發展軌跡總結為:展現自然風景的庭園→人造自然景觀,表現內心世界的庭園→挑選各地名勝,進一步品味自然之韻的庭園。

經典庭園同時也是展示園主品味和文化內涵的舞台。以大名庭園中的「西湖堤」為例,眾所周知,西湖是位於中國杭州的人間天堂,另無數人神往。而「西湖堤」是日本為中國文化憧憬的象徵。懂得欣賞的人自會感受到其設計之奧妙。庭園不僅能撫慰人心讓人愉悅,還可以「窺探」來訪者的見識與品味。

置身於日本庭園,人們可以感受到它悠久的歷史與永不褪色的美感。那麼日本庭園從古至今一直保持著同樣的風貌嗎?尼崎博覺受說:「並非如此。」經後世雕琢、改造過的庭園不在少數。據說銀閣寺觀音殿前面的台形沙堆就是後來建造的。因此也可以說,日本庭園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明治時代以來,小川治兵衛、重森三玲就以現代造型向近代庭園融入了新的元素。

美裔雕刻家野口勇對庭園空間頗有研究,他也和重森等人有過交流。野口勇庭園美術館(高松市)的和泉正敏館長介紹說:「野口從日本庭園中受到很多啟發,並融入自己的藝術哲學,設計出獨特的空間美感。」野口勇利用石頭的自然造型,雕刻中將詩情畫意與生命的動感完美地結合,並巧妙地將作品布置在砂石和草目中,設計出的景觀讓人聯想到日本「枯山水」庭園的靈韻。

自然景緻與人造風景相輔相成,相克相生,編織出的美感與緊張感渾然一體。也許正是在混沌的年代,洗練潔淨的日本庭園才更能打動人心。


◆讀日本庭園

尼崎博正主編的《一目了然—日本庭園的鑑賞方法》(東京美術株式會社出版發行)中,除了介紹那些極具代表性的庭園以外,還介紹了庭園構成要素中的石燈籠、洗手缽等物品。小野健吉的《日本庭園—空間美之歷史》(岩波新書出版社出版)中詳細介紹了古代和近代以前的庭園風貌。

◆識日本庭園

1967年,奈良平成宮舊址的東端發現了一處庭園遺址,復原工程於1998年得以完成,並向公眾開放。根據古書的記載,庭園得名「東院庭園」。園內還復原了奈良時代的宮廷人士吟詠的和歌《曲水之宴》的舞台—遣水(註:即「流水」,為日本庭園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園內還設有景點的配套設施,遊客可以在此詳細了解庭園遺跡的種種特徵。

◆訪日本庭園

從庭園中探尋歷史人物的蹤跡也別有趣味。寶町時代擅長建造庭園的禪僧夢窗疏石為後人留下了天龍寺等著名的禪宗庭園。重森三玲建造的東福寺、小川治兵衛為山縣有朋(日本軍閥、政治家)建造的別墅—無鄰庵也享有盛譽,他們多座落於京都市內。


觀賞者也要調整心情──插圖畫家南伸坊

中學時的畢業旅行,讓我初次見到了京都隆安寺的「枯山水」庭園。說實話,當時沒有感覺出它有多美。如今我已經64歲了,可以理解石面上的苔癬等所蘊含的美了。現在想起來,做為觀賞者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體驗到日本庭園的魅力所在。

幾年前的電視節目中曾經建造了一座長五公尺,寬三公尺左右的庭園。其中也融入了奇特的設計方案。其中有方形水池,水都快要溢出來了。但刻意雕琢的痕跡太深,令人看了很疲憊。其實對於那些每天供人欣賞眺望的庭園來說,設計時考慮館賞者的心情,怡人身心才是最重要的。

現代藝術之所以讓人感覺江河日下,大概是因為設計師過於強調自我表現而忽視了欣賞者的感官和心情吧。前段時間,我參觀了一個現代美術館的屋頂庭園,那裡生長著很多花草,就像草原一樣。據說這是自然形成的,鳥糞和風將草種帶到這裡,長成了現在的草叢。此情此景,我不禁有一種莫名的懷念,這樣的景緻才是最奢侈的。

設計緊湊的人造美景當然很好,但是能讓人領略自然神韻之豐富多彩的庭園也別具一格。即使只是在陽台或桌子上擺上些許新綠,也能讓人看到內心的那片美麗「庭園」。


【更多內容請見《新鮮日本》1130期;訂新鮮日本電子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