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湖北退休教師 自辦「農家書屋」

2011/10/27 
【新華社】


「這兩年在許多熱心人的支持幫助下,我的『農家書屋』書更多了,來看書的人也更多了。」


時隔兩年,記者再次來到位於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羊角橋村退休教師汪新民家,老人興奮地告訴記者:「還是那句話,『富不丟豬,窮不丟書』,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明白這個道理。」


還是那個低矮破舊的磚瓦房,晴朗的白天,屋子裏亮著電燈卻仍然顯得昏暗擁擠。一進大門,兩邊是覆蓋了整面墻的書架,從堂屋一直延伸到房間。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滿各色書籍,按照青少年讀物、文學小說、農業科技、偉人名人等分類。


房間大門上貼著大紅的「羊角橋村《農家書屋》閱覽室」幾個字,房間裏的幾張四方桌上還堆著一些熱心人剛剛捐送來的書籍。幾位老人正在屋裏看書。80多歲的姜文珍告訴記者,自己來自鄰近的姜堰村,是這裡的常客。「我愛看看文學書,還經常寫點民間故事,有了這個農家書屋,老來生活更豐富了。」


汪新民介紹說,平時來看書的多數是老年人,有本村的,也有周圍幾個村的,一到週末和節假日,來看書的學生們就很多了。


2010年春節期間,記者曾慕名來到汪新民家。那時這裡差不多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外地打工回來的年輕人,放假在家的學生,三三兩兩擁到汪老師家,或者坐在這裏看書,或者借幾本回家讀。那時候,書屋裏的書籍有一萬多冊。「你們作了報導以後,很多熱心人給我寄書、捐書,現在應該有好幾萬冊了吧。」汪新民說。


汪老師愛讀書,從學校退休回到村裏後,他一直沒有閒著。一把剪刀、一支筆,辦剪報,收藏書籍,積累了大量的文化資料。農閒時,不少村民無所事事,村裏打麻將成風。他就同老伴商量,騰出一間大屋,將自己多年來收藏的書籍、剪報全部整理出來,辦了一個「農家書屋」,村民們吸引到書桌上來。


2003年初,這個簡易的「農家書屋」開張了。一開始,來看書的人不多,汪新民就主動將書送上門,或者把村裏孩子叫過來給他們講故事,慢慢地「農家書屋」人氣越來越旺,許多村民閒下來就鑽進他家,連鄰村的也紛紛來看書、借書。


人多了,書不夠,汪老師又有了新的追求:除了拿出自己退休工資來買書、訂報,他還到處去「討書」「求書」。別人丟的書他撿回來,別人當廢品賣的書他買回來。他還到縣裏、鎮裏「敲門」拜訪有關領導,給自己以前的學生寫信,希望他們支持「農家書屋」,贈送書刊。


有一次,汪新民聽說有位老同事把50多本舊書賣給收廢品的小販,他竟冒著大雨,跑了三四公里路找到那個小販,硬是把書買了回來。


汪老師聲名越播越遠,捐書、送書的熱心人也越來越多。記者正在採訪時,湖北省圖書館中文部的焉虹主任也來了,還帶來了600多本書。她告訴記者,從媒體上看到汪老師的事跡後,深受感動,專門送來一批書,還決定在這裡建一個館外圖書流通點,以後將定期過來更換書籍。


汪老師告訴記者,書多了,家裏沒地方擺放,他開始贈送,已經送了不少書給村民和附近的「農家書屋」,還送了一批書給已出嫁的女兒,打算在那裏再辦起一個「農家書屋」。「姑娘昨天回娘家,我們沒什么給她,又送了她一摞書。」汪老師的老伴顧桂娥笑著說。


看到老伴辦書屋「已經到了發癡的程度」,顧桂娥沒有怨言,每天早早將屋裏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燒好開水,泡上茶,張羅著村民到家裏來讀書。在他家破舊的木板門外,老兩口栽了一些蘆薈、金錢桔等,幾株火紅的「一串紅」眼下開得正豔。花樹之下,擺著石凳、竹椅,這時又有幾位老人坐在陽光下看書了。


【2011-10-27 新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