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寡婦村」的變遷

2011/10/27  【新華社】

90歲的黃阿甲更願意人們稱呼他的故鄉福建省東山縣銅砵村為銅砵村,而不是「寡婦村」。他更願意人們穿過筆直整潔的村道,讚嘆村裏新建的樓房,或者到他寬敞明亮的家裏看看兒子收藏的一些精美的盆景和石頭。如今,「寡婦村」已漸漸走進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一切。


作為半個多世紀前那場人間悲劇的親歷者,黃阿甲無法忘卻「寡婦村」得名的由來:1950年,國民黨退敗臺灣時強抓壯丁,一夜之間,只有200多戶人家的銅砵村被抓走147名青壯年,黃阿甲就是其中之一。這導致包括黃阿甲妻子林鳳燕在內的91名銅砵村年輕婦女生生與丈夫離散,成了事實上的「活寡婦」。


3年前,黃阿甲從台灣回到銅砵村定居。每天陪伴著他的,是妻子林鳳燕的遺像。「147人只剩下15人。以前回村定居的有19人,如今活著的只有2人。91個妻子只剩下14個,但是都不配對。」東山縣「寡婦村」展覽館館長黃鎮國告訴記者。


展覽館裏,一群從福建龍岩趕來的遊客細細查看當年留下的一些物件——一雙鞋、一堆信、一些老照片,在導遊的講解聲中走進過去的銅砵村,走進那段悲慘的歷史。展覽館外,在自家的院子裏,黃阿甲在閩南的海風和陽光中安度晚年。他已漸漸習慣了現在的銅砵村,這個銅砵村早已不是他當年離開時的模樣,甚至和20多年前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時他第一次回村相比,都已是大為改觀。


「以前有些人一眼看到村裏那麼多高樓別墅,總會問,這都是台屬蓋的嗎?一開始這麼猜沒錯,村裏的第一部彩電就是去台人員帶來的,但後來大家漸漸富裕,也就看不出差別了。」黃鎮國說。


在黃阿甲眼裏,唯一不變的是村口的那棵古榕樹——當時他們被押解著從榕樹下經過。但是,在黃鎮國看來,「其實連古榕樹也都變化了,它長得更繁茂了,而且因為周邊的房子不斷建設,它實際上從位於村口變成地處村中央了。」


如今,見證了林鳳燕們從青春少婦變成白髮老人、又眼看著他們一個個凋零的古榕樹,已成為「懷鄉亭公園」的一景。古榕樹下,擺放著石桌石凳,不遠處,一叢粉紅的三角梅正開著花。黃鎮國告訴記者,公園是幾個月前剛剛修建的,方便村民們休閒。


在另一個去台人員黃拱成的家裏,91歲的老人家在庭院裏開闢了一個「開心農場」,種了花生、地瓜,栽了鐵樹、三角梅,還搭了葡萄架。「閒著沒事隨便整整。」他說,「日子過得還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為記者帶路的黃澤和是黃拱成的孫子輩,今年36歲,提起「寡婦村」,他輕聲說了一句,「都是一甲子前的事情了。」他更願意告訴記者現在的生活情況:靠養殖、投資每年他能掙兩三萬元。作為村支委的他,這陣子正忙著開會討論村裏的幾個項目。


「建設環島路、五星級酒店,還有中學,等等,最近我們同時抓六七個項目。」銅砵村黨委書記黃昭翰對記者說,銅砵村的地理位置不錯,靠近東山縣城,靠近馬鑾灣景區,加上整體的發展形勢,村裏經濟越來越好。


目前,銅砵村有3280多人口,村民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養殖、討小海(捕魚)和外出打工等。


雖然不是每個人的年收入都能達到黃澤和的水準,不過,去年村民人均收入8200多元,今年預計能達到8500元左右,也是遠近有名的小康村了。


「從來家與國,命運總相依。國家分裂,銅砵村的家庭也分裂,造成了寡婦村的悲劇。如今,兩岸交流形勢好了,加上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寡婦村是真的舊貌換新顏了。」黃鎮國說。


【2011-10-27 新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