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 2011.10.31 04:22 am
以「五力分析」理論聞名全球的管理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外表和行為舉止看來既像是企業巨擘、也像是學者,常是企業和政府官員請益的對象。現在他更倡導「創造共享價值」(CSV)的概念,希望企業在追求獲利與增進社會福祉間取得平衡。
波特穿著筆挺的西裝接受訪問,會議室的壁爐台上有他兩個女兒的照片,書架擺滿他19本著作的多種版本,牆上也掛著他的文憑和證書等。
波特已因聲譽卓著,不斷受企業執行長和政治人物邀約,討論如何恢復美國的成長與榮景。波特說,美國經濟疲軟的部分原因是景氣循環因素-房市泡沫破滅後的緊縮、企業審慎評估國內投資,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競爭力問題。
波特會注意到競爭力問題很正常,因其成功就來自於他逾30年前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文中概述影響各產業競爭狀態的五股基本力量,包括顧客的力量、供應商的力量、新進業者的威脅、替代產品的威脅及既有對手間的交鋒。企業與政府都發現,能用這種方式簡單而有效地評估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擬定進入新市場的計畫。
波特說,全球化已嘉惠像他這種所得與專業技能較高的人士,因此他發表競爭力與策略演說的地點已從美國延伸到全球各地;然而,中低所得的員工卻因全球化而受苦。
波特基本上保持樂觀,卻也憂心美國競爭力減弱。他說,100年前美國是公共教育、創造全球大學體系和跨州高速公路系統的先驅,不吝於大膽投資以營造有助於提升競爭力的環境,如今卻似乎無法對上述事項達成共識。
已開發國家賴以建立富足社會的學術正統思想,因金融海嘯而備受質疑,但波特並未改變看法,反而認為他所謂的五股力量更加重要,也更顯而易見,因為全球化加速並強化了資訊的傳播速度和透明度,並降低貿易壁壘,不斷清除可能減弱這五股基本驅力的障礙。
波特說:「我不斷試圖理出競爭和企業競爭方式的基本與結構要素,希望找到不論最佳實務或趨勢為何都適用的要素。如此一來人們1985年能根據當時環境做五力分析,2010年也能就相同產業做相同分析,結果會大不相同。」
波特2008年再次討論並修正他最初的五力分析文章,他讀過討論五力分析概念的龐大文獻後,認為最初理論的立論基礎依舊穩固。
波特不滿足於原地踏步,他描繪出五力對策略的影響後,也對地段、國家和成功企業周遭商業區的競爭力備感興趣,他成功地以這種概念分析內地城市、環保進展與經濟成長的相容性,及他新近提出的概念:創造共享價值(CSV)。波特認為,增進社會福祉的企業活動,有助於打造一個讓人人加速成長的良性循環。
波特堅稱,「創造共享價值」將協助創造下一代資本主義思考,且思路更縝密。企業社會責任(CSR)擁護者認為波特的概念了無新意,但波特反駁說,CSV和CSR有「根本上的差異」,許多企業都很高興「能以不同的方式來思索社會議題」。
不過波特提出的新概念和他之前以資料為基礎的研究不同,經濟學家也批評這個觀念缺乏證據。波特說,企業最佳實務的範例不斷改變,很多管理文獻過一陣子後都會顯得有點過時,仍需一段時間找出CSV的實證證據來支持這個概念。
波特說:「若有證據顯示,企業依循這些策略後能擴大市占率並改善獲利,我相信資本市場會大力擁護這個概念。」
(取材自金融時報)
【2011/10/3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