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2011.11.28 03:05 am
網路購衣的缺點不外乎尺寸與樣式不合,也不容易講求個人品味,現在科技業者要助消費者一臂之力,也希望提振網路銷售。
德國科技業者UPcload共同創辦人摩賽斯(Asaf Moses)表示,該公司的系統花三分鐘就可以測量消費者三圍,精準度不亞於裁縫師。
只要透過網路攝影機,並依照虛擬指導員的指示旋轉90度,並變換不同姿勢,系統就會測量出消費者的20個不同部位的尺寸。
消費者量過尺寸後,到合作零售商網站購物時,就能存取所量好的尺碼,並得知小尺寸T恤的胸圍是否過緊、衣長能否遮肚。
Fits.me網站也要幫消費者尋找合身尺碼,在虛擬試衣間以模擬消費者體型的機器人試衣。Fits.m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海德爾說:「機器人是測試各種體型人物穿衣的絕佳工具。」每件衣服都依照不同體型的機器人試衣,並拍攝2,000次。
海德爾說,消費者上網看到自己尺碼的衣服,就能在下單前觀看試穿影像,使用這套技術購衣的機率會提高快十倍。
Thomas Pink與Ermenegildo Zegna等零售業者已開始採用Fits.me虛擬試衣間。
這些新技術對於提振網路購衣相當重要。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 Research)預測,今年底前只有10.9%的服飾與配件是透過網購交易,低於書本的25%與消費電子產品的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