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2011.10.24 03:56 am
加入靜思書軒 我不再打架了 / 陳東旭
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讓人憤慨與反思,大陸道德淪喪,欠缺關愛、照顧與同情心,因為冷漠的社會早已習以為常。近年來大陸有關心靈提升的課程與活動愈來愈受歡迎;把台灣的靜思書軒帶進大陸的慈濟,也在這股潮流中,讓大陸民眾體會懂得奉獻與感恩的台灣價值。
大陸一些著名的慈善機構,如北京婦女兒童基金會、北京光華慈構等,已積極投入文化慈善活動;媒體報導,台灣知名人士胡茵夢在北京開設的「身心靈課程」,費用雖高,也吸引大陸追求心靈成長的族群追捧。
慈濟功德會是大陸第一個獲准設立的境外基金會,與大陸一般慈善團體不同,伴隨慈濟成立的靜思書軒有自己的店面,結合傳統書店和咖啡店的性質,淡化宗教背景,強調普世人文價值,無形中成為慈濟拓展人文、環保理念與訪視活動的據點。在台灣有六十一家的靜思書軒,四年前將靜思書軒帶進大陸蘇州,接著廈門、北京陸續成立,上海年底也將成立(由小築擴大成書軒)。
大陸的靜思書軒有著與台灣相同的統一標識與營運模式,以「東方」、「禪風」、「創意」為設計理念,運用修竹、原木材質,顯現樸質精細與典雅,屋內播放著優雅脫俗的音樂。
書軒內的志工身著慈濟制服(藍衣白褲)、輕聲細語、文質彬彬的問候訪客。店面前半部是展售勵志書籍、環保文具、碗筷、杯子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生產的環保衣服(塑膠瓶轉化而來)。後半部是提供茶與咖啡的休息空間。
讀者可以取書或自帶書本,在裡頭伴著茶香、咖啡香慢慢品讀,也可在此免費無線上網。慈濟華北區靜思書軒負責人王明萌表示,他們的茶葉都是來自台灣。
靜思書軒華北區負責人王明萌表示,大陸房價愈來愈貴,書軒能夠成立多靠志工們的無私奉獻,北京的書軒就是寶島眼鏡集團總裁王國勝無償提供,其他地方只要有合適點,也都會陸續成立。
她說,北京靜思書軒志工有二、三百人,授證慈誠委員四十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本地人,他們都能接受慈濟理念。不少鄰居看到自己家旁邊成立書軒,而且書軒內的慈濟志工親切溫馨,環境優雅和諧,紛紛表示以後會常來常往。
王明萌說,有一次自稱是李連杰的前保鑣路過進來告訴她,書軒內有一股祥和之氣,問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對方說,他當保鑣壓力很大,後來改去賣酒,但同事跟同事間緊張對立。在了解慈濟的性質後,對方還同意將來願義務當慈濟的模特兒。
【2011/10/24 聯合報】
「剛開始…以為台灣人來贖罪」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專題報導】 2011.10.24 02:22 am
大陸慈濟靜思書軒容納大陸朋友,他們經過奉獻與幫助,改變了生活習慣,將暴戾之氣化為祥和與溫暖。
北京申通快遞公司快遞員竇立國就是個例子,他說,「我以前脾氣很不好,沒什麼文化(沒唸過多少書),也不相信別人,上班送件時遇有不爽就把客戶的物品摔了,還跟客戶打架,客戶都嚇得不敢出門。還常跟太太吵架,家裡東西該摔都摔了一遍。」
竇立國說,「剛開始有師姊(慈濟志工)送我素粽吃,我還以為是過期的,也懷疑對方是詐騙集團。看到許多老太婆(師姊)對人、事、物怎麼那麼認真時,以為大概是台灣人幹太多虧心事,現在來贖罪的。」
「因為我一直很討厭台灣人,認為他們都是來大陸賺黑心錢,還把我們漂亮的女孩給包養了。」
「但進一步觀察和接觸後,才知道這些台灣人(慈濟)很有文化、無私的做公益,所有人都很關心對方。在書軒內可以放鬆自己,沒那麼拘束、沒那麼嚴格,更沒有殺人放火,讓我從懷疑到完全信服。」
人高馬大的竇立國,去年有一次到河北鄉下訪視窮困人家,看到居住環的惡劣與生活艱辛,放聲大哭起來。
竇立國不好意思地說,「我當時特別難受,他們比我窮多了,還住在六十年前的紙糊的窗,我哭得不斷抽搐,師姊安慰我,乾脆痛快得大哭了一次。」
【2011/10/24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