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踢爆文物鑑定造假 記者挨告

【世界日報╱杭州24日電】 2011.10.24 03:28 pm

 
東方早報一名記者及一名實習生因揭發杭州文物鑑定公司只要付錢,就為假文物出「真品」鑑定書,被該公司起訴「侵犯名譽權」,並索賠人民幣30萬元。記者的辯護律師指,寫報導是記者履行職務行為,提告是對其個人的恐嚇與報復。




今日早報報導,東方早報記者葛熔金入行七年,專門從事調查和深度報導,他7月接到爆料,杭州的「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杭州科學檢測實驗室」只要給錢,假文物也可鑑定為真。他和實習生張劉濤在杭州收藏品市場買了6件500元以下、賣家告知年限都在10年內的仿製品交該實驗室鑑定。開設實驗室的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委員余紹尹只對其中一件「汝窯」有異議,其他五件均認是「真品」。


葛、張選了「西晉越窯渣斗」、「宋青銅觀音像」做儀器鑑定,30分鐘後「儀器」認為其成分「與西晉越窯瓷器釉面成分資料符合」、「與宋代青銅器金屬成分符合」,余紹尹對兩件「文物」估價分別為2萬元和20萬元。




據報導,葛熔金再將兩件仿製品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鑑定,被當場判定為贗品。葛、張以此發表題為《花800元假文物被「專家」鑑定為真》的報導,後續報導《中國收藏家協會不認「杭州實驗室」》中指出,「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杭州科學檢測實驗室」只是花錢買來的名稱。


但余紹尹卻稱,根本無記者找過他,他檢測用的是德國進口的X光頻譜儀,可保證科學性。余和杭州利國公司以名譽權受侵犯為由起訴,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在東方早報顯著位置及轉載網站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30萬元。


案件前日在杭州開庭,辯護律師指出,採訪和報導是職務行為,原告應告報社而非記者及其實習生,且報導內容真實,沒有捏造歪曲。被告還舉證,中國收藏家協會在去年就公告其杭州實驗室已停止工作。


原告律師則表示,原告作出的只是檢測報告,並非文物真假的鑑定結論,而且與職務相關的訴訟中,個人和機構都可作被告。法官宣布擇日再審。

【2011/10/24 世界日報】

央視:鑑定書不靠譜 百元假畫賣逾萬

【世界日報╱北京24日電】 2011.10.24 03:28 pm

 
假骨董到處有,即使附有鑑定證書也不靠譜。央視昨天揭開書畫領域黑幕,指在潘家園賣幾百元的假畫,轉身變成琉璃廠畫廊中上千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名家作品」,配上假鑑定證書後,就被賣到書畫愛好者手裡。專家表示,對於這種造假行為,書畫經營者和監管部門如果不盡監管責任,不僅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也妨害書畫市場的未來發展。


報導指出,山東濟寧書畫收藏愛好者王先生,不久前在北京琉璃廠一家畫廊買了兩幅畫《閒情圖》和《天山之舞》,分別署名當代書畫名家史國良、馬海方作品,他共花了1萬元,每幅畫都有畫家本人題款,而且附有榮寶齋出的證書。


中國書畫作品網市場總編劉雲川鑑別時卻表示,馬海方作品目前市場價每平尺3萬元左右,史國良更高達15萬元。這兩幅畫每張都是4平尺,照此估算,兩張畫的市場價應該在70萬元左右。「這張畫太假了,印章沒有金石味,書法題款屬於初級水平,人物神態、比率都不對。」


經過馬海方本人鑑定,王先生的這幅畫是贗品。他還表示,僅今年上半年,署名為「馬海方」的假畫就超過100幅,假畫比例大概占90%左右。史國良本人鑑定後也表示,《天山之舞》畫得很粗糙,造假者不瞭解他的作畫習慣,屬於比較低級的模仿。


據報導,榮寶齋擁有300多年歷史,在業界享有高聲譽。明明是假畫,怎能取得榮寶齋的鑑定證書?調查後發現,王先生是從一家名叫榮寶軒的畫廊購得兩幅畫。榮寶軒銷售負責人稱,他們賣的都是境內知名畫家作品,每幅字畫在400元到1萬5000元間,且都經過榮寶齋的專家鑑定。但據悉,這些畫價都不到市場價的十分之一。


求證榮寶齋,榮寶齋說這些「榮寶齋鑑定證書」都是假的,他們從來沒有向榮寶軒畫廊提供過「榮寶齋鑑定證書」。榮寶軒後來不得不承認這裡銷售的「名家書畫全部是仿冒的」,他們首先拍下名家作品,然後找人模仿,然後再做假題款。這種假畫在行內被稱為「高仿畫」。


報導稱,榮寶軒銷售的假畫有固定來源,其中大部分來自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該市場是境內大型書畫批發市場,每天交易量約1萬幅,在榮寶軒賣上萬元的「名家書畫」,在潘家園不過150元。


一位在潘家園經營書畫十多年的老闆透露,潘家園賣的書畫絕大部分都是假的,這在業界早已不是秘密。潘家園市場管理辦公室明確表示,知道商家賣的是仿名家畫,「哪個市場不公開賣,拍賣行還瞎拍呢。」專家認為,監管的缺失正是書畫市場上假冒名人書畫氾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1/10/24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